了惠云:「准之解今,『皆不』已下举自行胜,『于七日』已下明化他胜,大士所修利物为怀,利物不退谓之『坚固』。又解:今经别说自行超越,故云『摄取百千劫』等,例如释迦超越九劫,地上超越如愿中辨。」(文)
峻公:「彼约利他,今约自利,实通二利。」(文)
《笺》曰:「『已曾』等举宿善也,『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等显利根精进,『大士所修』等即是自利利他六度等之法也,所谓六坚法,故云『坚固』。」(文)
今谓:「已曾供养」彰最胜宿善得不退,「于七日中即能摄取」显勇猛精进,「百千亿劫大士所修」者是所摄法,何所摄法?今谓:于百千亿劫大士所修之法即是法藏菩萨于兆载永劫所修行业,终成至德尊号,是名「坚固法」,今此菩萨于七日中修此大行,能摄取永劫行故,此乃法藏菩萨利他大行,故《唐译》约利他,菩萨摄取此利他行为自利,故今经约利他,应知。
问:于第十二佛中别叹菩萨德,有何意耶?
答:旧解有三义:一赞一土令例诸土故(《笺》同此义);二彼土德行自胜余土故;(望西同之)三若约十方三世,则此即当现在,须知以现例过未故。(此乃峻公自义也。此义不然,十二佛皆约现在,岂第十二佛处乎!)今谓:此界及第十三无畏佛国纯杂二众并居,从第一至第十二菩萨纯一乘众,故于最后无上华佛处有此德文也。于第十三佛中大菩萨小行菩萨杂列,准娑婆界可知,亦是念佛、诸行二行也。
佛告弥勒.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
二广明无数:
《汉本》云:「不独是十四佛国中诸菩萨当往生也,都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菩萨辈各各如(《吴》无)是,皆当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其(甚,《吴》)无央数都共往会无量清净国,大众多不可复计。」(文)《吴本》同之。
《唐译》云:「阿逸多:我若具说诸方菩萨生极乐世界,若已到今到当到,为供养礼拜瞻仰无量寿佛等者,但说其名究劫不尽。」(文)此二科合说。
旧解云:「初牒别后开广,合此界及十三为十四佛国,众生闻前说恐生局见,故重示其无量也。」(文)今谓:前约现在,于十方佛国中仅列十四佛国,今广明十方世界已今当往生甚多无数,故《唐译》此下说「已今当往生」,峦师赞偈「十方佛国往生者无量无数,已今当往生亦然」者正据此文。
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尽.我今为汝略说之耳.
第三总结也:
《汉本》云:「我但复说(诸,《吴》有是字)佛国诸比丘僧众菩萨当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人数,说之一劫不休止尚未竟,我但为若曹摠揽都小说之耳(尔,《吴》)。」(文)《吴本》同之。
《宋本》云:「佛告慈氏:如是功德庄严极乐国土,满彼筭数无量之劫,说不能尽。」(文)
旧解云:「斯乃明十方诸有愿成就相,近结一章,通结一部正宗也。」(文)
今谓:说十方往生盛以结释迦教之宗,第十七、十八愿成就是释迦教宗趣也。今以此终于正宗,若于十方世界诸佛不称说弥陀功德,则十方佛国诸菩萨众何得闻,不闻则何可得往生乎!既说十方往生,明十方诸佛同赞同劝也。
上来明第四称赞功德分竟,正宗分终于此焉。已下第五叹经嘱累分、第六欢喜奉行分,此流通分也。
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上来正宗分竟,已下流通分,六分中第五、第六二分是也。第五叹经嘱累分有四:一叹法付属,二当来留经,三结示难信,四时会得益。初中又三:一叹名号至德,二设难劝闻法,三教人请决。此初也:
《汉本》云:「佛语阿难、阿逸多菩萨等,其世间帝王人民,善男子善女人,前世宿命行善所致相禄乃当闻无量清净佛声,慈心欢喜,我代之喜等。」(此下明有宿善闻佛名,此乃具述踊跃欢喜之相。)《吴译》亦同之。
《唐译》云:「阿逸多!汝观彼诸菩萨善获利益,若有闻彼佛名,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属于汝,应当爱乐修习。」(文)
《宋本》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仰,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文)
吾祖名之「弥勒付属之文」,黑谷《集》名「念佛利益之文」,何者?黑谷专显废立故,约相对门唯彰念佛一行,其付属名待《观经》废立竟,与阿难付属一致,于于此则亦立弥勒付属之名。(《语灯录》出)今家专约绝待门,故立付属之称,与黑谷废立竟之后同,是以无上功德为名号法德,是曰「大行」。由此言之,则今文十七、十八不二信行不离大行也。《大经释》云:「上本愿成就文虽明但念佛,上来迎等愿中及次三辈文明助念往生、诸行往生,依之诸往生行者于但念佛、助念佛、诸行怀疑网未决,故至流通初废助念、诸行二门,但明念佛往生。」又云:「上逗机缘,且虽明助念往生、诸行往生之旨,准本愿故,至流通初废诸行归但念佛,助念犹废之,况但诸行哉。」(文)
《选择集》〈念佛利益章〉引此经及礼赞文:「私问云:准上三辈文,念佛之外举菩提心等功德,何不叹彼等功德,唯独赞念佛功德乎?答云:圣意难测,定有深意,且依善导一意而谓之者,原夫佛意正直,虽欲说唯念佛之行,随机一往说菩提心等诸行,分别三辈浅深不同。然今于诸行者既舍而不叹,置而不可论者也,唯就念佛一行既选而赞叹,思而容分别者也。」(文)
今家名「弥勒付属文」者,文语弥勒说一念大利,云「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者,正付属之义故。《唐译》云:「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属于汝,应当爱乐修习。」又《汉》、《吴》两本云:「我持是经,以累若曹,当坚持,无得为妄增减。」(文)岂不弥勒付属乎!所以付属弥勒者,为使后后出世佛传传相续而此法永无断绝也,佛佛出世本意故。
「其有得闻」等者,「其」者指物之辞,谓通指上三辈五恶五善凡夫及十方诸大菩萨等为能闻机,故云「其」也。
「得闻彼佛名号」者,「闻」者闻信,故《一多证文》云:「言『得闻彼佛名号』者,释尊说应信本愿名号言也。」(文)即是与上「闻其名号」及「明信佛智」同焉。「本愿名号」者即是诸佛赞叹名号也,如诸佛所赞闻而信之,与名号法体相应名「真实信心」,故云「得闻」也。
「欢喜踊跃」者,《一多证文》云:「言『欢喜』者,先预喜当得事定可得意也,『踊』谓踊天,『跃』谓跃地,庆心之无究貌也,彰庆乐相也,此获正定聚位貌也。」(文)谓喜爱所得法心发动身口喜无究貌也。又欢喜踊跃显宿殖善本,《汉》、《吴》两本广说其义云:「佛语阿难、阿逸多等,若善男女人,前世宿命行善所致相禄,乃当闻无量清净佛声,慈心欢喜,一时踊跃,心意清净,衣毛为起泪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萨非凡夫。其有人民男子女人,闻无量清净佛声,不信有佛者,不信佛经语,不信有比丘僧,心中狐疑无所信者,皆故从恶道中来生,愚朦不解宿命,殃恶未尽,未当得度脱,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文)
「乃至一念」者,《行卷》:「经云『乃至』,释云『下至』,『乃』、『下』其言虽异,其意惟一也。『乃至』者,一多包容之言。」《一多证文》云:「『乃至』者,显称名遍数无定。」(文)
「一念」者,《行卷》有二释:一约遍数,《行卷》云:「凡就往相回向,有行、信,行则有一念,亦信有一念。言行之一念者,谓就称名遍数显开选择易行至极,故《大本》言等。」(文)意云:闻信处既获得法体不可思议功德,寄之称名遍数显之。「一念一无上,十念十无上」等,此意一念称名显不可思议功德全体而无余,声声念念皆如是。《一多证文》曰:「一念者功德至极,一念万德悉备,万善皆摄也。」(文)信行一念一宗公论,非可尽于此,具如别章。
二约德相,「一」者专一义,《行卷》曰:「光明寺和尚云:一声一念,又云专心专念。乃至释云专心者即一心也,形无二心也,云专念者,即一行形无二行也。今弥勒付属之一念即是一声,一声即是一念,一念即是一行,一行即是正行,正行即是正业,正业即是正念,正念即是念佛,念佛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也云云。」
望西云:「『乃至一念』者,为是安心?将为起行?答:依大师意,校愿成就及本愿文,定是起行。故《选择》云:『言一念者,是指上念佛。』(已上)异译皆为安心一念者,异译不同,非适今也。」(文)今谓:于信行不二中今行为表,何者?《选择集》此「一念」指上愿成就及下辈一念,前二文未说功德大利,至此「一念」说为大利,故知三处「一念」同是信行具足。上成就「一念」明往生正因决定故,于信行不二中信为表,故为「信一念」,于其「信一念」显具无上功德者今付属「一念」也,故此中于不二中行为表显无上功德,故今为「行一念」,应知。
「当知此人」者,《一多证文》云:「显信心人言也。」(文)
「为得大利」者,依《一多证文》意,当得涅槃为大利,此约究竟益,理实自利利他往还现当不可思议广大利益为大利,序所谓「真实之利」是也。今「得大利」之言应前「得失文」,可知。
《选择集》云:「此『大利』者对小利之言也,然则以菩提心等诸行而为小利,以乃至一念而为大利也。又『无上功德』者是对有上之言也,以余行而为有上,以念佛而为无上也云云。」
《行卷》(卅五左)云:「言『大利』者对小利之言,言『无上』者对有上之言也,信知大利无上者一乘真实之利益也,小利有上者则是八万四千之假门也。」(文)
「则是」者,依《一多证文》意,「则」言彰法德自然之言,文云:「信如来本愿,一念必不求得无上功德,不知得广大利益也云云。」
「具足」者,成就圆满无缺减之义,喻之如大海。
「无上功德」者,不可思议功德也,谓一念具足圆满不可思议功德者,实是一乘真实之利益,圆顿至极之法门也。《论》主释云:「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偈云:「一心专念速满足,真实功德大宝海。」(文)《一多证文》曰:「言『功德』者名号也,『大宝海』者,万善根功德悉充满喻之海,使知速疾满足此功德于能信人心中也。然则金刚心人不知不求,功德大宝充满其身,故喻『大宝海』也。」(文)《行卷》曰:「大行者则称无碍光如来名,斯行即是摄诸善法具诸德本,极速圆满真如一实功德宝海。」(文)一声处速圆满真如一实功德大宝海,实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也,本愿圆顿一乘之唱正出于此经文,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