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经文卷四之四) (经文卷四之四)4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

    菩萨乘者。非堕三乘。乃一乘之圆顿也。佛知见。详现三藏科中。

    卯二令审同异

    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卯三反决必同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不生不灭。即涅槃妙德。四德中举常为要。明生灭因不可以成真常果也。

    寅二令阅世例观。阅世者。旁观万法以例推也。分二。卯一令阅世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

    以。因也。是义者。即因果须同之义也。此句蹑上起下。照明世间者。遍观常无常品。于中审察也。此句略标。下科方以详教观法也。

    卯二令例观。又分为二。辰一观有作必坏

    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

    首句。促举诸有为法。次句。佛先断定尽属无常品类。所谓如梦幻泡影也。阿难下教令详观。验其是否也。

    辰二观无作不坏

    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首二句。借例虚空。发明常品。次二句。更以征释无作为因。末二句。断定毕竟不坏也。此但借虚空为例。意明欲求不坏因心。须取无作之性。不应复用生灭心也。生灭。即指识心。无作妙性。即根中圆湛不生灭性也。正令审观已竟。

    丑二明所欲除。科名正显经文来意。此须征问上文所以必取无生灭性为因心者果何故耶。良以众生心海。现为五浊昏扰。无时清明。今欲澄之以取涅槃妙德。非圆湛不生灭性以为因心必不能也。故此科先明所除之浊。而下文乃示能除之性。教其去取之法。此经文之脉络也。分为二。寅一总示五浊。孤山曰。今文五浊。永异余经。余经。见。以五利为体。烦恼。以五钝为体。利钝共十使也。众生。但揽见慢果报。立此假名。命。以连持一期色心为体。摧年促寿。故曰命浊。劫无别体。但以四浊聚在其时。故名劫浊。今文不然。盖约五阴妄想为五浊也。故下文色阴有坚固妄想。受阴有虚明妄想等。○此说今浊犹约后文而推。尚非恳切。今据本文。但是于圆湛见等水中。投以空大等土。而分乱见等不圆不湛便是浊体也。又分二。卯一克示浊体。夫心海湛然。而浑浊于其中者。诸大即其实体也。然外五大。与内四大。虽均之为浊体。而逼切生死障绝涅槃者。惟内四大为尤甚。故下科多论身中者此也。又三。辰一释身中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