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此第一偈,颂当机启请词也。初句是赞佛相好具足,微妙难思。次三句正请说立名所以也。颂文语意,显然而非什师口气。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从此以下,至偈文尽,俱是答词。初二句经家描意。次十句颂免总难也。前七句显大士弘愿深广,承事佛多,所以积德深厚,功用难思,非言说可能尽,我且为尔略说耳。后二句正颂免苦妙用。闻名者,众生耳闻其名也。见身者,目睹身相也。心念者,心忆念,口称名也。正显大士妙用不可思议,众生无论闻名见身心念,总有不可思议功德。所以云功不浪施,福有攸归,不空过,犹言不虚弃也。末句正颂免难。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此一偈颂免火难也。颂意谓:或有人兴起恶意,意欲害人,将彼人一把推入大火坑中。彼人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仗菩萨威神之力,倏忽之间,变火坑为莲池。魏时,释法智,未出家前,独行泽中,忽遇猛火廷烧。自分必死,唯至心念观世音菩萨。俄而火过,草都烧尽,独智容身地未及。具见菩萨加庇也。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此颂免水难也。水中有恶类众生,谓毒龙、大鱼,以及恶鬼等。人堕水中,身埋其腹,谁能免得。唯有观世音菩萨,能救护之,人若称名,则波浪自平,水不能没。长文云:即得浅处是也。法苑珠林云:晋时,徐荣,山东琅玡人,尝至东阳。还经定山,由舟人欠习水道,误堕洄洑中,垂欲沉没。荣无复他计,至心呼观音名,须臾,如有数十人齐力牵引者。少顷,涌出洄洑,沿江到岸,得归。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此二偈免堕难也。前偈为人所推,后偈恶人所逐。一系住空不堕,一系虽堕不损。二皆念菩萨宏名,仗威神庇护,不可思议。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此免贼难也。周匝围绕,无非是贼。贼上加一怨字,不但损财,必能害命。自分必死,虽可逃遁,唯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作死马医耳。不料群贼耳闻大士宏名,顿息恶念,勃然起慈,非唯不害命,而且不劫财。大士威神之力,为何如哉!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此免刑难也。齐书云:孙敬德,防北陲。造观音像,礼敬有年。后为劫贼诬横,上判为死刑。一夕梦僧,教诵观音经千遍。遂依教诵经,至临刑时,恰满千遍。斫之,刀为三段,三换,刀折如初。承相高欢奇之,表请免刑,遂得放归。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此免囚难也。法苑珠林载:唐董雄,贞观中为大理寺卿,奉佛蔬食。因坐李仙童事,囚狱中。雄专诵普门品,锁自解在地,钩连不开。即告御史张守一验之,错愕良久,又重锁之,以朱字严封而去。雄仍诵经不辍,锁复自解,堕地有声,朱封如故。一时内外闻者,皆惊奇之,同狱罪人,俱获免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此免毒难也。毒药固能害人,恶咒亦能害人。彼被害者,念观音名,毒不能害,反害施毒之本人耳。此种还著理由,复须说明,庶几不为误会。否则,或谤大士,处心偏颇,误招罪戾。须知彼被害人,是善人也。其施毒者,是恶人也。唯善与恶,从来势不两立。彼良善人,设使不念观音,只消不起妄念,但置之不理,毒亦不能害彼,而施毒人,反自害也。譬如以礼送人,人不受礼,其礼还本人自受。害人不成,必自害也。今者,彼被害人,念观音名。仗此观音念力,是以还归著于本人。非观音使之,而还著也。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此免鬼难也。有人倘遇此等鬼怪事情,或持大悲咒,或称观世音,仗大士神力,可无妨害矣。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此免兽难也。兽能伤人者,全仗爪牙锋利,人人所以畏之。倘遇著此等恶兽,须记得观世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急须称名,无不疾走。疾,快也,彼恶兽闻大士名,即生恐怖,所以快快远走也。南海慈航云:福建人,姓雷,名法振,烧炭为业。家有一支鸭栏木,纹理精细,欲刻大士像,无暇施刻。一日入山烧炭,荆棘丛中,突出一虎,前来搏振。忽有绰约妇人,当虎叱之,虎伏叩头而去。振拜问姓名,曰身是汝家中鸭栏木耳。忽然不见。振感悟,择吉雕刻,终身持斋礼敬,心欲雕刻形像,尚能如是灵应,况至心称念乎哉!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此免烟难也。此烟从毒物而出,此等毒类,以毒气伤人,人被害后,由其饱食。或宿冤所追耳。昔有童女,幼随母习诵心经。一夕,被人锁空宅中,女心知必死无疑,但一心诵心经。至夜半,有物从天窗下,光闪如电。女心怯怖,不能诵持全经,但念揭谛揭谛。口忽出光,物欲进而不敢,遂便退去。口光渐大,直射于物,忽闻铿然有声。适巡逻卒经室外过,女叫救命,卒破壁而入,出女而归。次日见室,有一大蟒死矣。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此免雹难也。雷鼓掣电,本来常事。唯冰雹若块,大雨倾盆,成灾难也。念大士名,即能消散。图证云:山西蔚州,夏秋间,每雨必有小雹。寺僧每日按时虔诵经咒,名为念苖经。若逢天浓阴,云现凶象,必特为虔诵以止雹,恐坏稼也。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此总颂救苦意也。意谓:世间众生,内为烦恼火烧,外为境缘交迫,内外困厄,如居牢狱,度日如年,如在煎熬盘里,种种诸苦,逼迫身心。若能念大士名,或诵大悲咒,以诵念之功,感动大士,以不可思议智慧之力,慧光触之,如灯破闇,一切诸苦无不灭除也。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此以四句,赅括三十二应,十九说法,无遗矣,即所谓略颂也。以长文中,随类应身,所以能随类应身者,即此谓具足神通之力故也。大士神通校余不同,此名无记化化通,化而复化,化化无尽,设使极微尘数众生,有机感之,皆能遍应,所以称为普门大士,并非虚辞。所以能随机施教者,以其广修权实二智故也。此中智,指实智;方便,即权智也。实智冥理鉴机,权智称机施教,丝毫不乱,故能有感则应,无机不度。既称十方国土,奚止娑婆一界,凡有机处,即无不圆应,所以云无刹不现也。若约竖而言,不啻凡圣同居一土,即方便有余,实报庄严,亦随处应现。前文所谓:应以辟支身者,即方便土也;应以佛身者,即实报土也。而所以不言应菩萨身者,其本是菩萨身,故不复言也。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此特别显救苦德也。首句是总,摄得修罗。次句是别,列三恶道。三句是苦,非但恶趣,即吾侪人道,所不能免。无论是何道众生,只消记得大士慈悲,或常称名,或时礼敬观世音者,终能灭苦。猛力精进者顿灭,因循怠缓者渐灭,故曰以渐悉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