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开示观行
庚一根本慧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观行先须得根本慧,故告大慧:大心菩萨若欲了知能摄取及所摄取之见相皆唯心所现者,当离嚣俗昏散诸过;觉悟修行禅定方便法门于夜间者,正以对治昏散。更离外道言论及二乘之法执,破虚妄,显自心,乃得唯心观之根本慧也。
庚二上圣智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智慧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此明菩萨修唯心观,已得根本智慧,由之当修学上圣智三相。一、无所有相,谓初地离去虚妄分别人法我执,空无形像之二空智。二、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谓八地由诸佛加持圆成大悲本愿。三、自觉圣智究竟之相,谓十地进趣究竟佛地之自觉圣智境界。修此三相,即舍懈怠心及二乘偏空智,入菩萨地;至第八地增长慧,不计著一切法,得如幻三昧,直趋向佛地。如是修行,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故结劝大慧当勤修学。以上藏识境界门竟,亦即彰唯识境大科之初依识明相竟,总明一切法唯识所变缘起如幻之相,不可计执,执即成妄。破之、即显一切法真实性,故下科即来破执显性也。
丁二破执显性
戊一有无妄计门
己一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大慧闻佛说藏识境之后,即知大众心念圣智所知于一切因缘所生事上、所生妄想自性之法门,经、即法门也。问者听者皆蒙佛力加被,遂请宣此法门。而此法门即——法起百八见所依,诸佛当为堕自、共二相分别之菩萨,分别解说此妄想自性义,使菩萨善能观察二无我,净诸妄想。以妄净故,能照明诸地,超越二乘外道耽著禅乐。以超二乘故,修习如来不思议智,入如来界,证如来身,了达五法、自性本空。以了达性究故,以佛福、慧而自庄严,入如幻三昧,现身无碍,游一切刹,示现从兜率降阎浮提成应佛,报身于色究竟天成佛,随众生机,利乐无尽,毕竟得佛常住法身。
己二答
庚一长行
辛一正答
壬一出计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大慧!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
佛为出外道计执,告大慧言:有一种外道计无见者,觉一切法随因而尽,因观角无之兔,计兔无角,执于无见;尽一切法皆无所有,如兔角然。复有外道对有计无,见四大种、性德、极微、粗物、形量、分位──横法──各差别相也。求那、此翻性德,陀罗骠、此翻物或实。印度胜论外道有六句义:前三句曰实──陀罗骠、德──求那、业──羯磨。对此有──牛角──而作彼无──兔角──想,对彼无──兔角──而作此有──牛角──想,在兔无角上而生一牛有角想。岂知彼此有无,但假分位,如高低、上下、长短等,皆依显色假现之形。如一方桌,在显色上现其方相,如离显色,方相不存。又如面粉所作馒首,碎之方圆即无,白色仍在。故诸差别分位,唯假无实不应待之计有计无。
壬二破执
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此于出计后破其执也。外道堕在有无二见,于不有处计一切无,于此方无计他方有,悉于自心增长妄想分别,由妄想之遍计自性,不了唯心之依他起。夫一切依正报之根、身、器界,悉皆自心分别所现,不应依有计无,依无计有,盖一切皆离有无之相故。以妄想所取之有不可得,待有所取无相亦不可得;兔角亦然,不应于有无俱离作兔无角之邪想。复次、因对牛有而观兔无,亦是颠倒邪想。将牛分析至微尘,复将微尘分之即空,此为凡夫说析空观。若在圣智,则了本空。圣智亲证既无,随情分析亦无,不宜再作有想,复待谁为有而计彼无耶?
辛二转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不生相已,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
大慧转问:计兔为无角者,岂不是妄想上先见到一不生角之无相,而计度为无耶?
辛三推破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
此因大慧转问而推破也。谓彼非观察妄想上不生起之无相而言无,盖彼以妄想为生因,故彼兔无角之相依妄想而生也。若有角若无角之相,皆依妄想生也。以角依妄想生故,彼角与此能生妄想,非一非异;故彼外道非观察此不生之无相而计无角。何以妄想及所缘角之有无相,非一非异?说异、角不因妄想生,说不异、则妄想亦以彼为所缘缘而生。复次、对牛角有而计兔无,如此之有无不能成为有无、以析牛角至极微,再析至尽,牛角亦无。如是已不获以有角之牛之有,显彼无角之兔之无。而彼此展转相计为有、为无,圣智上当体皆空。既皆空无自性,何因而有相待之无以说有?相对之有以说无耶?既无对待,根本取消,二俱不立。对牛有而说兔无之因非正因,牛本无故。妄想上及角之有无上而执有无之见,皆不成立。
辛四再斥外计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
外道又有见色法虚空上境界事相而不知其边际,遂起计执,妄于色外之空计无,空外之色计有,而生相离相对之分位上妄想。
辛五重破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
此重破也。色离空外,空离色外,乃妄计耳。吾入试征事实为例:凡土、木、瓦、石种种器物所在处无非空,而空亦不即诸实物。以虚空即一切法虚通无碍性,此性遍于一切色法之中,一切色法皆有变化,若失此性,即失其变化故。四大色法皆空无碍,色种之所入处,即显空之所在,所谓色法乃虚空所显现,而虚空乃色法所安住,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能持色之空及为空所持之色互相建立也。同时、色不失色之自性,空亦如是。明此、则不应将色空打成两橛,所以古人问曰:“一切可捉,能捉得虚空否”?答者即捉问者之鼻,以鼻即是空也。复次、四大体相各别而又互遍,以各各皆空故。当体即空,故色非无虚空。
辛六合破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对彼外道种种因有计无,观牛角有计兔为无。然将牛角析至极微,无相可得,则所计之有已毕竟空,复何所依而计无计有耶?如观空为无而计色法为有,执色为有而计虚空曰无;岂知色即是空故色非有,空即是色故空非无,何能待之说无说有耶?如此一切二见,悉可破尽。
辛七劝告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总前来计牛有角,计兔无角,计色计空,种种虚妄分别之相,菩萨应常思惟一切皆自心妄想之所现,了无实法。离此相对邪见,修习正观,则能不堕入假立言诠自共相,以之自觉,复以无碍智方便而觉他方国土诸佛子,破执显性,修最胜行。
庚二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色等及心无八句,言心所缘六尘境界法相,皆心所无有,唯依心长养而起故;即无始来能起所起分别心熏习故,内法根身,外法器界,皆众生第八藏识所现,如明镜之现影。此八识、三自性、五法、二无我诸法,皆能广说者之诸佛大悲方便之所说也。此下十二句,谓对待之法,以长故生短,以有故生无,皆是堕在百八见圈套内。从有计无,从无计有,循环展转,妄想滋生;佛法根本取消,以一切唯心故。作析空观以离分别,使外道凡夫虚妄离而对待绝,则安住唯心之量中。然此虽为不正见者所不信乐,外道之妄想所不能觉悟,二乘智亦不能了知,乃实为救世大悲者所说破执显正之自觉境界也。
戊二净除现流门
己一问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前所说之分别自性、妄想自性,即是遍计所执。无始来由遍计执熏习所起──八识虚妄分别心心所聚──之现行流注生灭,即为能造、能变、能现二种生死之因,此所以大慧菩萨问佛:此众生现行流注虚妄心识,如何尽除障染而清净之也。夫欲除现流之有漏虚妄,无如微细生灭,纵有时略为了知而不能尽净。因不知不觉中,刹那刹那种现生灭熏变,虽初地以上菩萨已能觉现无漏,无间有漏仍起。所以净除之方,有顿渐二门:或顿照即空,或渐除始灭,请佛决示。所谓“但须息妄,不用求真”;诸法相性现成真实,不假营求造作,因无始颠倒想蒙蔽,不能现前。遍计起执心心流注,其理虽悟,未得实际受用,仍随习气流转,所谓明知生是不生,如何又随生死流转?乃由觉力未充。起信论云:“凡夫之人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理则顿悟,事须渐除也。
己二答
庚一二净渐顿
辛一事须渐除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此先答事须渐除也。一、庵摩罗是难分别之果,此果由生渐熟。二、陶工造器手续,有调土、入模、成形、锻炼、加釉、上彩诸步。三、大地草木,亦有播种、抽芽、发叶、开花、结果之程式,或春种、夏生,或隔年成熟。四、工巧伎术亦非一学能成,必须唯日孜孜,时习不厌,始有造就。此明世间事务皆由渐来,以合佛法净除现妄流注生灭,亦由渐渐治伏,以无始虚妄习亦渐渐集成故。犹之操练世务。必具一番坚忍之心。断除一分习气,即是增长一分法身功德,故但从净除习气上用功,迨于先粗后细,次第除尽。
辛二理则顿悟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此次答理则顿悟也。一、明镜顿现一切色像而无分别,喻佛法由加行位入通达位时,顿悟人法我执自心现流,顿证二无我所显之一真法界,顿断无始分别所起二执,顿遍照了一切法真如性而无能所分别之相。二、日月光明普遍无碍,喻佛为登地──已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菩萨,尚须澈底离自心现无始有漏习气过患,顿为显示圆融果海之不思议无碍智境,以思议皆名相假法,不能于实际相应故。此智非凡小所能阶,如华严等所明。三、藏识于一刹那顿现根、身、器界无有前后,喻报身佛能于一时成熟一切众生,而现他受用身安住色究竟天,遍入诸国土而成佛,随众生所处境而令策修诸行皆各成就。四、由法性身现报身、化身佛,光明照耀遍于法界,喻自觉圣智所证如法性之普周世出世间也。有无双照,真俗平证,有性无性、计有计无,所有一切恶见妄想,依自证智照令皆灭。由前来二净顿渐之法喻,依之真修实行,渐能通达诸法相性,则顿照一切虚妄,如黑暗现光,昏梦忽醒,立时断除。所谓从顿悟之理行渐除之事,行渐除之事证顿悟之理,即渐而顿,即顿而渐。总之、不闻圣教、从闻思修,不能净自心现流耳。
庚二三身说殊
辛一报佛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法性能依之报佛,说一切法自相共相,由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习气及妄想相续执著为因,不知有皆如幻,实不可得,乃于依他缘起生计著之妄想。如幻师以种种幻具、幻术而作幻像,对此幻像起分别想妄执为实;不了依他,而由种种虚妄计著习气起种种妄想相,亦复如是。所以报身佛皆说唯心、唯识,去一切虚妄分别也。
辛二法身佛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
此继明法身佛也。谓法性佛依自觉圣智所缘清净无漏境界,建立施设。离一切心意识所分别自性相,唯是真如,即前所说之自觉圣趣也。
辛三化身佛
“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此继明化身佛也。谓化佛说六度法门,或为声闻而说四谛,为缘觉而说十二因缘法门。了达诸法皆诸识变现相,及诸解脱破我法执,是由妙观察智建立,超外道见及无色界诸定。六凡之无色界,为外道耽为最高涅槃,出世三乘皆超过之。
辛四重明法身佛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此重明法身佛也。谓法佛即法性,攀缘不及而无所缘,本来如是,非假造作。凡夫六根各有限量,如眼只缘色尘,耳只缘声尘等。法佛离于根量相,一根能作一切根,一切互摄于一根,所谓“眼内闻声始得知”。此非凡夫、二乘及诸外道执著我法者所了知之境界,是依究竟自觉最胜相而建立。而此建立之相,菩萨当勤修学,以净除自心现流矣。
庚三三乘证别
辛一总标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一与菩萨相通而一不同。同者、所谓自觉圣智差别相,不同者、所谓妄想自性计著相。后者所谓计著相即法,妄想自性即执,合之即法执;菩萨已离,二乘仍未能离也。
辛二别明
壬一自觉境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声闻乘圣智所觉到者,离凡夫四颠倒见,证四谛理,离欲寂灭也。于根身尘界自相共相等外缘不坏相,如实了知,心得寂止,得心解脱及慧解脱,脱离三界烦恼生死苦,然犹未离无明习气及变易生死,以犹不了诸法自共相皆自心现,是名声闻所得自觉圣智差别相。菩萨虽亦同得此智证境,但以悲湣众生故,不取寂灭乐及正受乐。声闻于此证耽乐境,菩萨不应修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