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果二。初、分科
○三、感果二。初、感圣迎接
○二、释经二。初、感圣迎接二。初、列经
《经》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二、释义二。初、随品所感
《疏》灵芝云。圣众现前。亦有多种。或真佛化佛。观音势至。随其品位。委在观经。
《钞》真佛者。弥陀之应身也。此有二种。一胜应。二劣应。化身。则从应身。又变化其身。而来接引。准例观音势至。亦有真之与化。随其此方念佛功行。破惑伏惑。以感何身而接引之。
○次、破斥谬解三。初、序谬
《疏》或谓临终见佛。以为魔者。或云自心业现。实无他佛来者。
《钞》世间禅门浅悟。教苑谬承。多作此说。
○二、斥过
《疏》斯盖不知生佛一体。感应道交。自障障他。为过非浅。
《钞》凡是见佛。须论感应。若平居参禅。或修空观。既宗扫荡。佛亦不立。苟有所见。悉为魔境。或功用显著。心佛自现。亦须观空。弗生著相。今既念佛。求生极乐。临终见佛。此因妙感。复由生佛本是一体。感应道交。法尔如是。若不明此。妄论邪谈。不惟自障。兼亦障人。于此法门。大成罪过。
○三、引证
《疏》法藏本愿云。众生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钞》弥陀夙昔既有弘愿。众生又能依愿求生。此正生佛天性相关。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二、正念往生二。初、牒科
○二、正念往生
○二、释经二。初、列经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二、释义二。初、明佛力摄持
《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故云心不颠倒。
《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