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菩提心所依
(一)思惟暇身难得
4.暇满极难得既得能成利倘若利未办后世岂复得
【讲解】闲暇而又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
佛法上说:
“闲暇”是指“有修习佛法的时间”。
“人身难得”是指“暇满人身难得”。
现在人囗越来越多,这个人身哪里会难得?
不要如此说。这和世俗的说法不一样。佛法上“暇满”是“八有暇十圆满”,称为十八暇满人身。没有生在“八无暇”的状态,就是“八有暇”。
“八无暇”是指:
1.生在地狱道——>
在十八地狱里,每一秒钟都是痛苦、煎熬、折磨。地狱的众生承受痛苦的次数和时间,就跟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呼吸”一样,完全没有间断的时候。更真实悲惨的是,他们的寿命很长。绝对不是我们的计算机、甚至世界上最精密先进的电脑能够计算得出来的。就算用“天文数字”来比喻,也还是不足够!所以在他们的念头里,只有“痛苦”。根本容不下第二个念头;“我要修行”这个心念,完全不可能出现!
这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绝对是可以找到例子的。比如说,当我们肚子痛得要命的时候,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找厕所”。那时就算跟你讲“吃喝玩乐”,你也不会理我,更不用谈什么修行。
2.生在饿鬼道——>
和地狱同样的道理,这里的饿鬼,长期以来没吃东西、没喝水(饿鬼众生甚至只能知道口渴,而不知道有“水”的存在!),身心都很疲累,很虚弱。没有力气,哪里还有心来听什么佛法?
我们平常人如果饿上24小时,就会手软脚软,到时让我们看再好看的电影、穿最好看的衣服,我们也不会有心情。我们的心里就只有“饥渴之苦”。
3.生在旁生道(动物、昆虫等类众生)——>
旁生多数由主人豢养、奴役。再不然,就是野生,生长在森林、山野之中。加上天生没智慧,不懂得闻思修,根本没有机会修习佛法。大部份的旁生道都在大海里面,大的吃小的,小的住在大的身体里面,甚至大的比地球还大!在这些动物众生的生命世界里,都是“吃东西、睡觉、交配、争斗抢地盘”。哪里还有机会学佛修行?
佛教所说的大海是环绕须弥山一圈的范围,我们南瞻部州只是小小的部份,所以不要说地狱道在哪里?旁生道在哪里?饿鬼道在哪里?
*在我们地球,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上,有很多人心里面痛苦和烦恼不断,就是生在地狱。到医院走一趟,你就会有大概的了解。
*我们现在科技越发达、越工作个不停,和“旁生道”没有两样。比如说:台湾这里有一定的生活水准。你们都必须努力赚钱,提升技能,根本没有什么时间静下来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看一看现今社会,男女关系开放得很,人们都流行“只要感觉对了就可以”、“只在乎曾经拥有”,一夜情已经没什么大不了。在公开场合亲热也是常见的事。在感情的世界里,肉欲的成份越来越重。
仔细深入思考,人类其实已经越来越像“禽兽”。
*有一个仁波切说:“你不要认为大老板非常富有,他们是很富有,但是闲闲的那就还好,能够满足的就是有福报的人,但大部份的老板们他比一般人还没有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从早忙到晚,他就是饿鬼!”。
近年来电视上有很多介绍美食的节目。人们从天上吃到地上,从地上吃到海里深山。越吃越觉得饿火中烧,这不正是变相的“饿鬼道”吗?
“饿鬼”并不是财物多与少的差别是“心”没办法满足。所以永远的渴望和饥饿。因此永远不能饱足。
在有智慧的人眼里,六道在我们人类当中都已经具足了。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得见,耳朵可以听得到,心灵可以体验得到,六道活生生现在眼前。但这些对“下阶层”的众生来讲,他们是听不进去的。
现今社会,人们受高深的教育,学识渊博,也到各地旅行,见闻都非常广阔。所以,都会怀疑甚至笑着问“地狱呢?饿鬼道在什么地方?怎么证明它们的存在?”我们现在是人。天、阿修罗、地狱、饿鬼、旁生,这六道好像离我们太远了!根本没有什么切身关系。这里,有一句话说得最好:
地狱、饿鬼在哪里?
只要呼吸一停止,我们一断气,
它们就会马上出现。
从这里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和六道是这么的接近。
所以说地狱是某一个地方,饿鬼是某一个地方,极乐世界是某一个地方,对上根器的人来说都是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因为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所创造的,如果你内心快乐,极乐世界就在此地。如果你的内心痛苦,地狱就在眼前没有别处。
例如:你们多数都有旅行的经验。旅途中或多或少自己或同伴们都会出现“晕车”“晕船”而呕吐难受或是水土不服的状况。当时,就算身处在最美丽的旅游胜地,我们也不会有心情去欣赏。因为身体上的“痛苦”就是“轻微的地狱”现前!而当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人,到一个自己“平时很讨厌去”的地方,那一刻你也会觉得身心愉快。不是吗?
4.生在边地——>因为没有佛法的地方
5.生在邪见的地方——>因为不会接受佛法。
6.长寿天——>因为太舒服了不想学习佛法。
7.不值佛世——>没有机会学习佛法。
8.聋子哑巴
没有生在以上八个地方就是“八有暇”。
十圆满是“五自圆满”及“五他圆满”
“五自圆满”是:
1.生为人身——
>学习佛法最好的条件就是生为“人”,我们“人”,所谓万物之灵,就是胜过所有动物的智慧,很聪明,所以要生为“人”。
2.生在“有佛法”的地方
3.五根具全(具备正常的视觉、听觉、触觉、理解能力等)
4.无犯“五无间罪”的罪过——
>五无间罪是非常重大的罪过:a杀害父亲b杀害母亲c用嗔恨心来出佛身血d杀阿罗汉e挑拨僧团
5.对佛法有虔诚心——
>佛法有经、律、论,特别是对于“律”的虔诚,如果没有“律”的话呢?佛法就容易乱了,所以对“律”有虔诚心很重要。
“五他圆满”是:
1.佛陀来世2.佛陀有传法3.佛法住世4.有随学佛法5.有慈悲的善知识及虔诚的功德主
如果佛陀传法只有一两个月一两年就消失了,那我们就没有机会学习佛法了,所以“佛法要住世”。
在一般信仰的概念里:很多寺庙、佛像、佛经是“佛法住世”。其实这些只是佛法的象征,也就是佛法的表相而已。
佛法的精华在戒、定、慧三学,而精华中的精华是“空性”,世间有“体悟空性的人”存在的时候,就是“佛法住世”。
若没有“体悟空性的人”存在,即使全世界五十多亿人都信仰佛法,也不代表“佛法住世”。只是佛法的“象征住世”而已。即使整个台湾都成为一座寺庙,整个台湾都成了一个佛相,也不表示佛法住世。佛法住世要有“体悟空性的人”存在。现在佛法住不住世呢?
现在理解空性的人很少很少,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佛法没有没落。它一直在发展当中,一直在进步当中。因为以前欧、美地方都没有佛法,佛法只有在印度,现在全世界都有佛法。表面上佛法越来越发展,如果用外相来判断的话,佛经所说的和事实都是冲突的。佛法须用内心看待。
小结语
闲暇而又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如今既已获得这成办人生利乐的机会,倘若不利用它来促成自他的究竟利益,来生怎可能再获得暇满的人身呢?
(二)思修善心难生
5.犹于乌云夜刹那耀闪电如是因佛力世萌修福意
【讲解】我们无始以来被无明的黑暗束缚在痛苦的轮回之中,我们通常都只想到自己,平日里所见的爱心多是贪欲的爱心,并不是慈悲的爱心。就像在乌云笼罩没有星星和月亮天色非常黑暗的夜晚,闪电刹那照彻整个大地。
我们小时候在西藏下雨时,晚上没有电灯非常暗。和朋友出去玩要慢慢的爬,这时候如果有人碰到你的鼻子,你也不知道是谁,很暗。现在我们新加坡根本感受不到这种黑暗。
同样,偶尔因佛陀的德威感召,许多人暂时萌生起“修习善法”的念头,善心是如此难得!当善心产生时,要即时把握住机会,要尽量维持这个
善心。
就好像:一个人刚刚开始学骑脚踏车的时候,要“保持不翻车倒地”是很不容易的。而只要有一个机会让他抓到“平衡点”,他肯定会想尽办法,继续维持这样的平衡力,好让自己往前骑下去。
小结语
*《入菩萨行》具备大乘菩萨修行的种种教法,在任何时候如果碰到“行”有疑问时,就要闻思《入菩萨行》。
*讲解《入菩萨行》,它有“题义”和“论义”,题义在第一讲时已提过了。
*论义有:1进入论义的方法2论的本质3圆满,三个主题。
*首先进入论的方法:由“敬礼一切佛菩萨”“寂天菩萨的誓愿”和“自谦”三个方式进入“论”的主题。
*论义本身,首先要思惟“人身难得”,学菩萨道要有暇满的人身方才可修。
*其次,心态上要思惟“善心难得”,我们必须把握并且护持那颗“刹那显现”的善心。
*这一讲要讲授“菩提心的功德”,为什么要学“菩提心”呢?因为它有很多的功德和优点,因此我们要学习它。
二、思惟菩提心利益(一)总明菩提心利益
(1)灭罪胜余善
6.故善恒微弱恶大极难堪舍此菩提心余善岂能胜
【讲解】世人因为被无明和私心所捆绑,通常善行总是微弱而且短暂的。而罪恶的力量却是非常强大而持久。除了“菩提心”以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善行能胜过这些罪恶呢?
《华严经》比喻到“菩提心”如何能将恶业压下去:“假如有很多老鼠,只要旁边有一只猫的话,老鼠们的威严就被猫的威严压下去了。”
(2)易获利乐
7.多劫佛深思见此最饶益众生依于此顺利获胜乐
【讲解】长久以来,诸佛一直深深的研究该如何利益众生呢?
他们发现菩提心的利益最为广大,如果众生都能依止菩提心去修学佛法,那么必定会顺利获得最胜妙的安乐。胜妙的安乐是心灵本质上的快乐,无法言喻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是最永久的,不会消失的快乐,跟一般世俗的快乐不同。世俗的吃喝玩乐,只是“短暂的安逸”。
(3)能办所求
8.欲灭三有苦及除众不安欲享福乐者恒莫舍觉心
【讲解】因此有人想要消灭三界种种的痛苦,想要去除一切有情众多的不安,以及想要享受种种的福报,那么永远都不要舍弃菩提心。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4)名至敬归
9.生死狱中囚若生菩提心即刻名佛子人天应礼敬
【讲解】
*在生死轮回的牢狱中的众生,只要能生起思考及修行真实菩提心,那么立刻就可以尊称他为“诸佛如来之子”!
*这时他的名字已经改变了,从“凡夫”变成“佛子”,成为佛的接班人!
*不但这样,世间的人和天都应该向他们礼敬,礼敬他内心中蕴藏的伟大菩提心!
(二)总喻菩提心利益
(1)转劣为胜喻
10.如胜冶金料得此垢身成无价佛陀身故应持觉心
【讲解】菩提心就像“冶金的材料”一样,染浊不清净的凡夫垢体一旦加进它来冶炼(熔制),一定会转成无价之宝的清净法身佛,所以应该坚定护持菩提心。
(2)珍贵难得喻
11.导师以慧观见彼极珍贵欲出三界者宜善持觉心
【讲解】佛陀以无量的智慧观察时,发现菩提心非常的珍贵;因此所有想要脱离六道轮回的众生,都应该牢牢的持守珍贵的菩提心。
(3)得果无尽喻
12.余善如芭蕉生果即枯槁觉心树生果不枯反增茂
【讲解】没有具备菩提心的善行虽然有果报,但它就像芭蕉树一样,长出果实以后就枯萎了。“菩提心树”却能经常长出“利益众生”的珍奇果子,它不但不会枯萎,反而会越来越欣欣向荣!
(4)能损定罪除惧喻
13.如人虽犯罪依士得除畏若有令脱者畏者何不依
【讲解】就好像:一个犯了重罪的人,四处被人追捕,依靠了有权势的人以后,就不必再担心受怕了。
我们现在做了不好的事,如毁谤三宝、挑拨离间、持邪见、犯五无间罪等等罪过;但是,如果事后忏悔并依止菩提心的话,就不需要恐惧三恶趣了。菩提心无法断除严重恶业果报的“根”,犯了严重恶业一定要去地狱。但他不需要沉在里面,就好像一个皮球掉入水里,它不会沉入水里一样,只是“澎”一声即浮出水面。因为我们依止了菩提心可以使人迅速获得解脱,那么害怕罪报而有智慧的人为什么不去依止“菩提心”呢?
(5)能灭不定罪业喻
14.1觉心如劫火刹那毁诸罪
【讲解】菩提心怎么能消灭“不定的罪业”呢?菩提心就好比:可以烧毁三千大千世界的“劫末”猛火一样,它能在刹那间烧毁各种罪业。
(三)引经证成
14.2弥勒喻善财觉心德无量
【讲解】《华严经》中,睿智(无比智慧)的弥勒菩萨告诉善财说:“菩提心的利益,广大无量”。
“善财”是古印度一个生意人的小孩,从小就非常的善良,长大后就在文殊师利菩萨处受“菩萨戒”,而且已发“愿菩提心”。
之后,他到处访求善知识,学习如何修行菩提心,后来到了印度南方弥勒菩萨处。看到弥勒菩萨正在为众生讲解菩提心,拜见弥勒菩萨之后,弥勒菩萨将他介绍给所有的信众们:“内心中产生了菩提心的善财”。善财问弥勒菩萨说:“虽然内心中接受了菩提心,但究竟要如何去学习呢?”
弥勒菩萨:
“如果你内心中已产生了菩提心的话,那你就不用担心。因为有这个菩提心,所有慈悲智慧的善知识都会摄受你。
你内心中的菩提心就好像所有善业的种子,可以生出很多的善业功德。
菩提心就好像良田一样,可以种植善业。
菩提心就好像大地一样,不论持戒、精进、禅定、智慧都依靠它来修习
菩提心就好像毗沙门天王(财宝天王)一样。它可以救济众多贫苦的众生。
菩提心就好像如意宝一样,它可以满一切人所愿”等等一百多种菩提心的功德。
(四)别明菩提心利益(1)菩提心之种类
15.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讲解】简单精要的加以归纳,应该知道“菩提心”有两种:
1愿求菩提的“愿心”2行向菩提的“行心”
16.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讲解】好比一般人都能了解,“心中想去某一个地方”和“已经动身上路”的差别。
同样,有智慧的人也应该知道,“愿”“行”两种菩提心是有先后差别的。我们必须非常的清楚,利用善巧可以累积很多的福报。
(2)愿心与行心之利益
(2.1)愿心利益
17.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讲解】在还没有获得解脱生死轮回时,“愿菩提心”虽然可以得到极大的人天果报;但都不能像“行菩提心”那样,相续不断地增长广大的福德。
《华严经》上说:
“裂开的金刚钻石还是比黄金珍贵,
'愿菩提心'虽然不是圆满的菩提心,
但它还是比小乘的发心要珍贵许多,
不要看轻'愿菩提心'”。
(2.2)行心利益
18.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
19.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讲解】无论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是为了彻底解救无边的众生,而兴起永不退转的菩提心。那么就从那时候起,这个人纵然有时疏忽在
昏睡或放逸(过度的放松或从事无益修行的事情)中,他的福德仍然会不断的滋长,而且广大得有如虚空一般。
三、菩提心利益之依据(一)引经证明
20.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如来自说故其益极应理
【讲解】为了使信仰小乘的行者能“回小向大”,在《妙臂请问经》里,佛陀也曾经亲自如此宣说过:“所以菩提心获益无边是正确合理的”。
(二)以理成立愿心获益之理
(1)所缘广大
21.若仅思疗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
22.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
【讲解】如果有人仅仅想到“我要设法治好一切有情众生头疼的疾病”,具有这种饶益众生的广大善心,那么大家都会赞叹他,他也会因此得到无量的福报。
从前印度一位在大海中捞宝的商主,有一个儿子名叫“匝哦之女”。商主在一次捞宝的过程中,不幸亡故。儿子长大后问母亲:“父亲是做什么的?”
依印度的种姓制度“儿子应该继承父业”。母亲怕他如父亲一样的一去不回头,就说:“你父亲是补鞋子的。”于是他就去从事补鞋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补鞋子的同行就不让他做了,他们说:“你不是补鞋子的种姓,你不能做这个工作。”
他回家又向母亲问同样的问题,母亲就说:“你父亲是做生意的。”
他又去做生意,做一段时间之后,做生意的同行就不让他做了,他们说:“你父亲不是做生意的种姓,你不能做这个工作。”
他开始怀疑“父亲是不是在大海中捞取宝物的种姓?”
母亲回答他:“是的,当时不告诉你的原因是怕你像父亲一样遇到危险。”
儿子不听劝导,准备好一切资具要去大海捞宝。母亲哭泣着拉着他的衣服不让他出门,他忿怒的说:“你应该祝福我,不应该这样哭泣!太不吉祥了!”说完用竟然一脚踢了母亲的头!接着就径自出门去了。
在捞宝的过程中,不幸遇上船难,大多数人都没入海中!他抓住一块木板漂流到一个岛上,岛上有悦意的宫殿,由于业力的迁引,他在那里待了几天就离开了!又来到另外一个宫殿,又离开,最后来到一座大房子,业风在此等他,他进入这个非常恐怖的房子,看到很多众生正遭受“铁轮在头部旋转、脑浆四溢”的痛苦。
刹那间,他也遭受同样的痛苦,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以前踢了母亲的头所得的业报”。因为他一直非常的孝顺,所以先前所遇到的都是悦意(让人欢喜)的宫殿,但善业报尽之时,他还是进入了恶业的果报。
于是他发起如是想“希望天下踢母亲头的所有众生之果报,都由他一人来承受!希望他们的痛苦都会消失”!
就在这一念间,铁轮子马上就钻进去,他就往生到天界去了,一个善念的果报如此之大,何况菩萨一心想要解除芸芸众生的种种痛苦,甚至想要成就有情的无量功德,这样的功德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2)无与伦比
23.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讲解】世间做父母的都非常疼爱他们自己的小孩,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好好读书,好好孝顺,长大以后可以有一份好工作,好好赚钱。
有什么人会想到“希望我的小孩离开暂时的痛苦,得到永远永远不消失的快乐,到达佛的境界”?
*是爱我们的父亲或母亲呢?
*是谁有这样饶益众生的心呢?
*是“欲天”还是修道中的诸仙?
*是修四无量的梵天?
*他们会发起这种愿心吗?
不会的。
(3)珍贵难生
24.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讲解】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和天人,就算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别说在现实世界里,即使在他们的梦里,他们都还未必会梦见过自己发起“希望暂时获得人天福报,最后得到究竟的快乐,离开六道轮回的痛苦”如此广大的饶益心,何况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生起这种愿心呢?
25.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生此珍贵心稀有诚空前
【讲解】一般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尚且不曾生起刹那如此饶益的善心;如果有人能为“利他”而发起珍贵的愿心,那真是空前的稀有难得!不是吗?
26.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讲解】这种珍贵的菩提心,是一切众生快乐的主因,也是涤除一切痛苦的甘霖,它所蕴含的广大福德怎能度量呢?
《禅定经》中说:
“菩提心的功德,假如有形象的话,虚空也容纳不下”
(二)以理成立行心获益之理
27.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讲解】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要利益一切众生,他的福德就远胜于用广大的宝物供养十方诸佛,因为佛已具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已不需要众生的种种供养。
供养诸佛是累积供养者的福报,改变我们习气的方法,佛只是希望众生快乐。
那么菩萨实际努力去利乐一切有情,他所得的福德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禅定王经》中说:
“用千万个世界都供养给诸佛菩萨的功德,不如我们发菩提心的功德”。
28.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讲解】每个众生都想要解除苦难、得到快乐,对吗?无奈,习气总是造作“痛苦的因”,如此当然就产生“痛苦的果”,有因就有果。但众生总喜欢痛苦的“因”,不喜欢痛苦的“果”。
我们嘉荣有句俗话说:“你喜欢他的果,而不喜欢他的刺,是不行的!”当我们摘取果实时,同时要接受“刺”刺到我们手的痛苦。我们认为可以得到快乐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往痛苦的方向奔波。因此自讨苦吃。
虽然众生都想追求快乐,却因愚痴,所以造作的都是痛苦的因,不是快乐的因,故而白白把自己的幸福当仇敌一样的消灭。所以快乐的果就消失了,所得的都是痛苦的果报。
比方说:眼前有两瓶药水。一瓶是泻药,一瓶是补药。泻药的味道很甜很好喝。补药的味道则很苦涩很难喝。可是某某人偏偏选了那瓶泻药来喝,因为他追求“甜味、好喝”,而不愿意动那瓶补药。结果呢?
29.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
30.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
【讲解】在发展中地方的人,在物质上比较辛苦。
*有衣物食物欠缺的痛苦。
*在物质进步的地方衣食无缺,却在名利上或感情上有痛苦。
*所以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痛苦。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痛苦,官员有官员的痛苦,明星有明星的痛苦
反而大人物的痛苦比一般人更多,因为他们内心的欲求更多。所以痛苦也就更多,你们不要以为明星有那么多人看他。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他们为了一次演唱会一群人要准备、训练很久很久,就为了几个小时受众人的鼓掌喝采。
每一个凡夫都会有痛苦,他们的身体是肉做的,但为了他们的需求,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物质缺乏”有“物质缺乏”的烦恼。
*“物质不缺时”有“利益、权势或感情上”的烦恼。
*“烦恼”永远没完没了。
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痛苦,所以不需要羡慕。每个人都以好的一面给别人看,我们都以笑脸迎人,其实内心中充满着担忧、恐惧和压力。对于这些缺乏安乐以及充满痛苦的众生,“行菩提心”可以满足他们所需求的众多安乐,帮助他们断除一切痛苦,并彻底化解他们的愚痴。
在这世间上,那有和这相等的善行呢?那里找得到像这样可依靠的善知识呢?那有比“菩提心”更具有广大的福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