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初禅寺第五十九期禅七 第四天开示
    放下“自我”(晨坐)

    所谓“自我”,可大可小,包括个人自私的小我,亦包括全体、整体、所谓真理及上帝的大我。以禅修者的立场,这些都应放下。然在理论上的了解比较容易,若要亲自体验相当的难,因此才需要用种种方法,试举二项:

    ①呼吸观:此法可使我们了解,自我的生活只存在于呼吸之间。自我的执着,则是存在于一个接一个念头的连贯。当呼吸停止,生命就结束;当念头消失,执着即无依。由数息之中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乃是一种妄境。

    然而,当呼吸停止、生命结束之时,是否即等于无我的解脱境界现前?不,只要自我中心的执着还在,虽入四无色定,“自我”还会存在。反之,若生命存在,而没有执着,那就是无我,就是解脱。所以要藉着这个生命来修行,藉着修行各种方法,来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假的,才能体验到“我”是不存在的。

    ②惭愧与忏悔:骄慢、自卑、猜忌、嫉妒、嗔恨、怨忿等,也都是自我。此种自我的习性,除了用各种禅观的方法来化解,尚得用惭愧或忏悔等的方法来辅助。禅修者若不兼修惭愧及忏悔,易落于得少为足的自大,或久修不成的自卑,起惭愧心则会精进道业,修忏悔行则会勤苦献身,以此二法,便能起修六波罗密。发为布施、持戒、礼拜、供养、持诵、习定等种种行。

    用来放下自我的修行方法很多,正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向涅槃大城。禅宗所用则以数息等观行为基础,惭愧与忏悔为辅助,发菩提心为动力,参究话头及默照等法为金钥。

    供养(早斋)

    临斋时念的供养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世众生。”可说是修行禅法的灵魂,亦可说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供养佛法僧三宝,是为感恩;供养众生,是为报恩。平常供养三宝,亦同时为了广度众生。三宝接受供养之后,即可以此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便是将自我的所有,转变成为一切众生共享的利益。然后再把自己所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三宝及众生,所剩的便只有无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了。简言之:我们先以物品供养,再将功德回向,即是淡化自我,消融自我的灵药良方。

    诸位来此缴费打禅七,不是用来买师父的时间、租场地、购饭菜的,那是净财,是供养三宝的捐款,是作的功德;我也藉着这样的因缘,感恩报恩,以奉献给诸位,来报三宝之恩。同时感谢你们的来到,为我提供了供养及奉献的机会。

    结斋时,念的四句偈是“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意为:当我吃完饭时,祝愿一切众生,也都修行供养,具足一切佛法,将来必定成佛。祈愿众生成佛,表示不为自我私利。所以,禅修者,着手修行之初,便要训练自己:先从有求而升为无求,再从无求而广修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