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初禅寺第五十九期禅七 第五天开示
    时间不短(晨坐)

    禅七已接近尾声,这是第五天了。后天早上,就要圆满,时间过得好快!

    不过对禅修者而言,时间是可长可短的。你若很会用功,虽仅一分钟,甚至一个念头,便能倒转乾坤,天崩地碎,倾见万里无云,一尘不染,《楞严经》称之为“狂心顿歇”。禅宗称之为“明心见性”。如果不会用功,经经营营,纵至驴年,也别想摸到鼻孔。

    杂毒不入

    《博山参禅警语》里讲的“杂毒入心”,可称之为妄念干扰。对此可有三个层次:①当在用方法时,便无杂毒入心,妄念被方法所驱,暂不现形。②由参禅而悟境现前,杂毒中断,妄念不起。③大悟彻底,从此狂乱心歇,杂毒再也不会干扰此心。

    方法是命根

    禅修的方法,是禅修的命根,离开方法,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所以古来的祖师们,教人要终身抱住一句本参话头,庶可安全保命。应当想像自己是失落入海中的人,抓到一支救生浮圈,哪里还敢把它放掉。不过,当时间一久,倦怠心生,虽非故意,却是无奈,此时禅修者必须奋起大毅力、大决心、大信心,重新抓回救命的方法,才能救你一命。

    当你丢掉了方法时,要生大惭愧,痛彻忏悔,发大悲愿,便能增强意志,驱除昏沉散乱,一心练习方法。

    初发心(早斋)

    最初发起“无上菩提心”,称为“初发心”,又名“初发意”及“新发意”。也就是初闻正知正见的佛法,向往佛道的伟大崇高,故也发起成佛的大愿,在心中初发菩提嫩苗,开始迈向成佛之道。虽仅是一个起点,确是成佛的动力所在。

    晋译《华严经》卷五十九云:“菩提心则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菩萨初发心,缘于无上道,我必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卷九十三云:“为初发心者,说诸法有为;为久学人著善法者,说诸法空无所有。”

    《菩萨地持经》卷一《发菩提心品》,对于初发心的说明,甚为详细:“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菩萨初发心,而作是言:我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初发心菩萨名为度,大乘菩提诸菩萨数。”“发是心已,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初发心是菩提根本,发是心已,见诸众生受无量苦,而起悲心,却度脱之,是故初发心是大悲所依。”“初发心坚固,有二门善法所入:一者自利方便,发菩提心;二者利他方便,灭除众苦。”

    诸位善知识,来此参加禅七,当知禅堂所在,名为“选佛场”,一进禅堂,即被入选,预诸佛位,不仅明心见性,必当顿悟成佛。可是,若不先发菩提心,便无成佛之望,如无因而有果,乃不可能事。

    禅宗的修证,目的即在悟入诸佛智海,开展广大慈悲,是故诸善知识,必须发起菩提心来。最初发心,最珍最贵。持之以恒,必定成佛。故当发现自己有懈怠、放逸、退惰、贪嗔等烦恼起时,于身于口,现恶行时,立即回到初发心点,重新做起。

    时时不忘初发心,念念住于初发心,处处保护初发心,便能不离修道依准,并能日进又进,永不退心。有一位禅者,每次来参加禅七,圆满时,都会说:“我又重新开始了,”“这一次总算真的开始了,”“从现在起我走上菩提道的起点了。”粗听起来,此人似乎老是在原地踏步。事实上,这就是初发心菩萨应有的体验,经常发觉自己是在新发意阶段,便是正在进步中的凡夫呀!不离本参而日新又新。

    马上风光,雾团及疑团(午斋)

    有人问我:数息数到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呼吸,数目也没有了,突然发觉又有呼吸时,已过了十数分钟乃至数十分钟,这是不是入定?是否还是正在方法上?或已离开了方法?又有人参话头,用了全部身心,甚至用了全宇宙,投入话头之中,结果觉得好像处身于雾团里面,这能算是疑团吗?

    这两种情形,均可能是好的,亦可能有问题。

    一、以数息而言:呼吸很慢,甚至念头已经非常单纯之时,很清楚已没有念头,当然已无法找出数目来数。此种情形,是你正在方法上,正如你骑在一匹马上奔驰,如果你骑术熟练,又是骑的一匹好马,便会使你浑然忘我,人马合一,你忘了马,马也忘了你,这当然是好情况。我曾提过,修行方法之要点在于“观、照、提”。此时,“照”的力量非常强,你已不需“观”及“提”,因其三者,已在同时进行了。

    但也可能是懒散、偷安或者氧气不足,也可能是体力不济,以致数息时,数着、数着就后继无力了。此时头脑内并没有感觉到妄念,呼吸也很微弱,无法计数,头脑则似一片茫然的灰白,或如处于浓雾之中,这不是入定,而是昏暗;虽未深眠,却在浅睡,当然不是在用功。

    不过,不必管它是好是坏,发觉之时,立即回到你用的方法上,此时,你又可以数息了。当你从懒散昏暗的情况醒来后,应赶快轻轻地活动几下你的眼睛、头颈、双肩,甚至再做三次深呼吸,就可以抖擞精神,重新数息了。

    二、就参话头的问题来说:雾团和疑团有别,雾团,是茫然不知所以、不知所在,也不知所做的对或不对,只觉得有东西蒙蔽住了自己的心眼,不知何去何从。至于疑团,不是怀疑,而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问一个极严肃极重大的问题,希望得到答案,却又像是碰到了银山铁壁,无人回应,无下手处,但你确信,答案就在所参究的话头之中,此时你的全部身心,乃至全宇宙都已被你投入你所参究的话头之中,已无身心世界的内外主客之分,这就称为疑团。疑团粉碎,便是悟境现前;疑团消失,乃是工夫不继。这种情况,适合精进禅修的时段使用,常人的生活环境,则不宜也。

    若是另一种状况,参话头时,感觉到自己的头脑或心,如同一支苍蝇被浆糊糊住了头,像是苍蝇落入浆糊缸里,它的双眼都被浆糊蒙住了,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感到一片糊涂,此时,并不在用功,而是昏沉与幻觉混合在一起,变成一团雾。当你觉察之时,赶快按摩颈部以及两眼肌肉,做柔软的运动,睁大了眼睛看个清楚,又可以把方法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