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藏传佛教之富之美
郑振煌
密宗是佛教最后期的发展,含摄前中期的教义,多彩多姿,仪式繁复,炫人眼耳,学佛者或趋之若婺,或诃为旁门左道,恐皆失之偏颇。
西藏佛教是密宗三大系(东密、台密、藏密)之一,最近三十余年来,随着杰仁波切及许多高僧的外出而传布全世界,成为佛教各传统中最国际化的一支。杰仁波切的个人魅力,使得西藏佛教更加光芒四射。研究西藏文化或西藏问题,必须研究西藏佛教,因为佛教早已溶入西藏人生活的全部,从生到老甚至到转生,从早到晚,从内心的思想到表现于外的语言行为,都离不开佛教。西藏这个失去的地平线,这个神秘的香格里拉,这个地球上最后一个净土,已然是佛教的故乡。唯有掌握西藏佛教,才算是掌握西藏的精神,甚至是佛教的全貌。
杰仁波切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宗教领袖,所到之处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的台湾弘法之行,风靡全台湾,对于西藏佛教形象的提升助益良多。本书可以让大家窥探西藏佛教的堂奥,虽然它有点简略,初入门者很难卒读,但它已经托出西藏佛教的轮廓,只要有善知识依之讲解,必然能令人击节呼往西藏佛教之富之美。
我的福报很大,得以亲近杰仁波切这位西藏人心目中的活佛。他的慈悲与智慧,体现一个修行人的圆满境界,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晚上,我送他离开台湾回印度,在新加坡转机,分手前他送这本书的英文本给我,并题字祝福。立绪文化公司原先找我翻译成中文,但给予我的时间只有二个月,对于一年忙到头的我来说,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所幸陈琴富先生学养深厚,译笔流畅,在要求期限内就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我有缘先读为快,并应邀作序,亦为酷暑中的一帖清凉剂。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八日于慧炬
(译者序)
藏传佛教的法味
陈琴富
清末民初,由于自觉运动兴起,佛学也透过印经而得以流传,自丁福保、宗仰以至于欧阳竟无、熊十力、弘一法师、印光法师、虚云和尚致力于佛教的复兴。弘一法师带动士子习佛之风,印光法师开展了净土宗风,虚云老和尚的禅风也衍成今日禅学的主流。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藏传佛教过去与汉传佛法并无交流,清初只能有少部分传入中土,其中又以达赖五世与顺治皇帝的会面为一大事因缘。民国以降,也有一些藏密高僧如章嘉国师、诺那上师、贡噶上师到汉地传法。由于特殊的因缘,使台湾显密的盛况为四百年来所仅见,也应该算是历史的奇缘。
随着学佛风气日盛以及资讯的畅通,过去甚难流通的经典如今唾手可得,至于秘而不宣的无上密法也轻易公诸于世。佛经之所谓稀有难得的佛法变得易闻可得,也使得伪劣邪说鱼目混珠,一般人多以玄奥高妙是尚,求神通感应,以致于佛法在台湾也出现了一些怪象。
在藏传佛教方面,台湾的风行程度不亚于显教,许多信徒从西藏、尼泊尔请来一些所谓上师、活佛开教演说,虽然破除了许多对于密法的错误印象,但是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像供养和灌顶就被误用,佛法不仅变得更商业化,世俗化,同时也失去了原貌。
就在台湾接连出现妙天事件、宋七力事件之后,杰仁波切于一九九七年三月间来台访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却反照出台湾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只有留待每个人自己去省思。
杰仁波切来台期间,有些人着眼于政治、有些人着眼于宗教,虽各取所需却也反映出各自的缺憾所在。不过,由于访问时间的短暂,他能表达的佛法义理是无法全面性的,除了一全天的观音灌顶法会能让台湾信众对于无上密法有进一层的体认之外,藏传佛教的精髓都难以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充分传扬。
杰仁波切以藏传佛教的转世法王之身,积累了历世藏传佛教的神髓,融通各教派的义理和修证方法,可以说就是藏传佛教的化身。
他以平凡和尚之身向世人宣说西藏民族的命运,以自身的经历,向世人阐扬慈悲、利他的人生观。虽然面对各种困难,他也不曾流露出对别人的怨恨,反而表现出宽容感恩之心,这正是藏传佛教吸引西方世界的原因之一。
杰仁波切的访台,对于台湾社会虽然没有造成太明显的影响,但对于目前在台湾流行的密法,其中许多观念有导正作用,对于显密之间长期的芥蒂也有澄清作用。
这本书虽然是短期禅修的开示,但是对于佛法的义理却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架构,从佛陀三转法轮的精义,中观学派的空义,到无上瑜伽理论与实证,都做了简明的叙述。尤其对他平日所宣扬的利他主义,杰仁波切也以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为基础,专章开示实修法要,对于勤修慈悲的行者乃至于一般人都能产生立即的受用。
翻译这本书是一大考验,佛法讲求实证实修,证量未到地,说再多都是皮相,个人对于密法毫无实修基础,亦不知是何因缘,竟不揣浅陋蒙昧学牙,只期读者能在这些皮相的文字中感受到杰仁波切所传扬的法义,并盼识者不弃给予指教。这本书能够出刊,要感谢郑振煌教授,由于他的指导和斧正,使得杰仁波切所传扬的法义不致于失真。
最后,愿读颂此书的众生都能在修行道上得到丰润与饶益;若说有功德,并愿以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一九九七年七月于巨龙山庄
前言
独特的藏传佛教
格西:图敦•金巴于印度迦丹
一九八八年春,杰仁波切应伦敦西藏基金会的邀请,在伦敦做了一连四天有关藏传佛教的系列演讲。一如平常,他的演讲是以个人名义的、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然而它的严肃性和深度却不因此而有丝毫的减低。回想起来,我感觉这些演讲是杰仁波切对现代听众传法的一个转折点。在那场合,他以一个崭新而完备的系统,充分开示了佛陀的教义。依据四个简单的前提:苦、苦因、苦的止息和息苦的方法,杰仁波切展示了包括金刚乘秘密法要在内的藏传佛教完整架构,对藏传佛教的思想与行证一一演示。在四圣谛的架构下,藏传佛教在各个层面是如何的开展,他都做了完备而优美的阐述。简单说,他以详尽的说明,使我们明白藏传佛教不折不扣是“完备的佛教”。结合了他敏锐的识见,深奥的分析,亲证的体验,和各地佛学研究者的惊人思辩所组成的一个独特的藏传佛教概观。所有这些,当然令全场人士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及真诚的情感。
由演讲到集结成书的确花了一段时间。尽管我希望这本书尽快出版,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二年间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三年进修却延缓了这本书的编译工作。这项延缓却得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结果,在许多重要的英文哲学词汇方面,我能够更自如的运用。这点我要对伦敦的英雷克基金会致最深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朋友,由于他的帮忙使我得以到剑桥进修。
这本书,我尝试采取忠实反映原貌的形式来翻译,就好象杰仁波切以英文演讲一般。为达于此,我收集一份杰仁波切的演讲大纲而且部分是英文的。这些演讲为藏传佛教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大要,同样的,对于藏传佛教有进一步想要深入了解的人,我也尝试提供注解和参考书目。基于相同的理由,藏文和梵文的重要词汇和解释,我也做了对照,在这方面的审校,我要感谢J和V法师。我也要感谢S读整本手稿并提供了俗世的观点。
我诚恳的期盼这本书能够给人们内心带来喜悦,而且对西藏心灵传统的丰富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导论
诸位兄弟姊妹:
很高兴能在此与诸位会面,各位对于佛法是如此的虔诚,在大众中我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非常高兴能藉此机会与你们再度聚首。
接下来的三天,我要讲有关藏传佛教的教义和实修法要,我的演说将跟随着两个基调。有关第一个基调(第一部及第三部),我将演述佛教概论,并略述藏传佛教的教义与实证。
我经常对藏传佛教做这样的解释:藏传佛教可能是众多佛教教派中最复杂的,它包含了现存于世的众多不同佛教教派的所有基本教义。你们这中许多同修已经接受了皈依、灌顶和基本的教示,我想,以藏传佛教的综论提供一个基础架构,有助于增长各位的智慧和修证的成果。
第二个基调(第二部)谈到菩萨利益众生的态度。从寂天菩萨所著《入菩萨行》中,我曾对其中重要的章节做解释,焦点将集中在爱、宽容与慈悲的修证上,它会直接碰触到一些实证的法要,诸如:如何开展慈悲心,以及如何以妥当的态度面对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