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分三:一、法的体相、分类;二、上师传法的方式;三、弟子听法的规矩。
甲一、法的体相、分类
法,梵语为“Dharma(达摩)”,意为“住持”。按世亲菩萨的《论义正理释论》中云,法共分十类:一、所知:包括有为法、无为法的一切万法;二、道:佛经中说正见是法,而正见同时又是道,故道也是法;三、涅槃:佛法总分为教法与证法,最究竟的证法即是涅槃;四、意境:即六识中意识的对境,是诸法所出生之处,也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五、福报:佛经中讲到国王及其眷属等受持善法,共积福德之法;六、寿命:如佛经中所说凡夫乐于见到的常久的法;七、教典:如经典、论典都被称为佛法;八、未来:如说未来此身必定衰老等,是指未来之法;九、决定:如沙门四法;十、法规:如国家的法律。世亲菩萨归纳为“法者所知道,涅槃及意境,福寿及教典,未来决定规”一偈。此外尚有所修之“法”及所破之“法”等。
这里所讲的法是第七类“教典”。教典之所以被称为法,是因为法具有住持之义,而教典所诠释的意义有住持的作用,故能诠的教典也被称为法。
教典的能持:那么怎样理解教典的住持作用呢?这就要先理解教典的含义。提婆(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云:“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善逝如来所宣说的教法,概略为二种,即教法和证法,若能依靠圣教句义如法修行,则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以此就能断除恶趣诸苦和畏惧,暂时得生人天善趣的安乐。依大乘圣教闻思、观修诸法本体空性,究竟得证大般涅槃。
比如,十种善业的方便资粮具有远离恶趣、住持善趣的力量,依方便甚深的福慧二种资粮具有破除一切无明痴暗、究竟获得圆满断证佛果功德的作用。可见这一切皆依教典方能产生。如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具有坚定的世间正见,则能长时间转生在善趣,而不生于恶趣,证悟了胜义空性则获得解脱与解脱的功德。故为住持解脱。而且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因此教典能住持善趣与解脱,符合法的定义,所以说教典是法。
《定解宝灯论》有使众生积累方便与智慧二种资粮的作用,并作了广大、甚深与圆满的抉择,故也属于教典。
教典的分类:教典分为经典和论典,佛在《天子如意持请问经》中说:“诸法经论二种摄,善说及其密意释,依此于此世界中,佛法能得长久住。”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中如此说。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讲了经典、论典的体相(定义)与分类,经典的定义是:“所诠三学能诠为无垢,能立三量上中下善业。”雪域各论师对这一句有不同的解释,宁玛巴祖师龙钦巴(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的《总论藏》中依《宝性论》作了如下诠释:经典是依说法者释迦牟尼佛的增上缘而显现的有关显密的声、句,其所诠之义为三学,能诠的声句毫无垢染,同时经典的依据须圆满现量、比量和教量,并且其前后中都是善法。
了义的佛经:在通常的概念中,认为印刷成册的经书(如《般若摄颂》等)才是经典。由于通过这些经书能理解佛的旨趣,故暂时也不妨这样认为。但由于工人不是佛,故工人以机器、油墨印刷出来的经书仅是相似的佛经,真正了义的佛经不在外境的字与纸上,而是在众生心中显现出来的佛所宣说声句的总相,此是针对众生的分别心而安立。至于佛的境界中,了义的佛经就是明空双运的法界实相。
佛经共分七类:一、佛亲口所说的经典,如《般若波罗蜜多摄颂》;二、佛身加持的经典,如由佛身加持金刚藏菩萨所说的《十地经》;三、佛语加持的经典,如佛语加持文殊菩萨说了《未生怨王忏悔经》;四、佛意加持的经典,如佛意加持观世音菩萨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六、佛的功德、事业加持树林、天鼓、虚空、凡夫、声缘罗汉等而说的经典;七、佛开许的经典,佛在世时没有宣说,开许弟子在结集时可增加的字句,如“如是我闻”、“须菩提请问”、“欢喜信受,作礼而去”等。
关于论典的定义:无垢光尊者在《总论藏》中总结了论典需具备的三个条件:一、作者已圆满具备造论的功德;二、解释了经典、续部的密义;三、具备改造、救护两个作用。
造论者的条件共有三种:一、登地以上;二、已现见本尊并被本尊摄受;三、通达五明。上等的造论者圆满具备这三种功德,中等的造论者已被本尊摄受并通达五明,下等的至少已通达五明。至于不具备上述功德者所编撰的文字,即使包罗万象、洋洋万言,也不在论典之列。
“改造、救护”的意义,依世亲菩萨的《论义正理释论》中说,是改造众生的三毒成三学,救护在六道轮回中的痛苦众生趣入涅槃。
另外,萨迦派的荣敦巴论师给论典下的定义是:一、作者无散乱;二、抉择佛的密意;三、具有改造、救护两种作用。他的弟子果仁巴论师认为更详细抉择时,还需加“佛涅槃后”这一条件,因为《解深密经疏》为佛自己所讲,佛当然无有散乱,抉择了佛自己的密意,并具有改造、救护两个作用,但不能把它划归为论典。
无垢光尊者的《总论藏》中虽然没有明显提出,但实际已经隐含了“佛涅槃后”这一条件。因为在此之前已抉择了经典的定义,并提出经部以外的属于论部,而且佛在世时,弟子中证得圣位的已得到不忘陀罗尼,未得圣位的也可听佛直接宣说密意,故不需要有论典。全知麦彭仁波切说,第一部论典为佛涅槃后阿罗汉们所造的《大毗婆沙论》,也表明了论典应有“佛涅槃后”这一条件。
了义的论典:与经典一样,真正的论典并非指印刷出来的书籍,而是指在听闻者心中显现出来的造论者所宣说的名、字、句的总相。
关于论典的分类大致有三种方法:
按内容之胜劣而分:《瑜伽师地论》中把论典分作三胜六劣。三胜为:具有真实义、能使众生远离痛苦、以修法为目的。只要具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属于殊胜之论。六劣为:无意义、具邪义,此二与胜论中“具有真实义”相违。恶心所造、无慈悲心所造,此二不能遣除众生痛苦,故与胜论中之“能使众生远离痛苦”相违。以听闻为主、以辩论为主,此二与“以修法为目的”相违。
《定解宝灯论》三胜具足:以文殊智慧了义地抉择了诸法本性,故具足真实义;从小乘直至一生中证得普贤王如来果位的修法全部具备,故能使众生远离痛苦;讲述修法所必须具备的象如意宝、灯塔一样殊胜的定解。
按作用而分,论典共有四类:即归纳略说佛陀广说的经典,如《戒律根本颂》、《俱舍论颂》;开显佛经中隐含的密意,如《现观庄严论》;摄集散于各经中的佛语精华,如《经观庄严论》;使无次第者有次第,如《辨中边论》。
《定解宝灯论》总括了小乘共同承认的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以及大乘不共同承认的无量无边显宗与新旧密宗法门;以窍诀方式归纳而说,如第二个问题讲述了有关小乘的内容,第一、七个问题主述有关大乘显宗的内容,第四、五、七问题主述有关新、旧密宗的内容;按见修行果(或基道果)的次第而讲,第一问题抉择正见,第二问题抉择通达正见之能境(即究竟通达人我、法我空性的是佛菩萨,仅圆满通达人我空性的是声缘罗汉),接下来次第讲述修、行、果,以及得果之后如何宣说了义的法度化众生。
以所讲法的内容种类而分:有讲述五明等的“说尽所有法论”,如《释量论》;有讲述空性与现法等的“说如所有法论”,如《中论》;以及讲述五道的“说解脱及一切种智之道”,如《瑜伽师地论》。
《定解宝灯论》从认识、遣除自己障碍等的前行修法,到抉择暂时的单空与不清净的现法,直至现空大双运的境界,以及抉择五道的位次等都圆满具备,故包含了上段所指的三种内容。又有以抉择第一、二、三转法轮及外密、内密、新旧密宗经、续的不同而作的分法,这些分类所涉及的内容,《定解宝灯论》也都具足。
可见,《定解宝灯论》抉择了经典与论典中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密意,所以是如意藏;又从修法方面归纳了一切见修行的精要而成为窍诀藏。这样殊胜的论典,十分难遇。法王如意宝曾说过:初学佛法之人,如果闻思忆念、并相似去修《定解宝灯论》中的意义,会在生生世世中不离正见,不生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