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研究上(初稿)
文学博士平川彰着
有限会社山喜房佛书林刊
序言
佛学的研究自昔就集中于戒.定.慧三学,但是在明治以后的佛学研究中,戒律研究受重视的程度,似乎不如另外的定、慧研究。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关于戒学方面的研究当然还是很优秀,其成果也不在少数。但如果就整体来看,戒律的研究其实很稀少,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说一直都很落后。
只是为了理解释尊的教说,研究其教理或思想是很重要的,而另一方面,研究佛陀日常生活的实践,其重要性也不亚于前者。而且「佛陀用什么方法教育弟子」或「规定弟子过怎样的修行及生活」,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佛陀和弟子共同组成僧伽,想要在其中实现理想的人类团体秩序;正如被称为「和合僧」那样,佛教的僧伽以实现和平为目的,而且实际上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其和平具有怎样的特色」且「用了什么方法实现」,这些都是问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从佛陀为了实现和平所采取的方法上,可以显示出佛陀对社会团体的理想状态的看法。因为人类为了生存,无可免于过团体生活,相信阐明佛陀在这方面的立场,除了有助于佛学研究外,还另具重大的意义。
关于佛陀这方面的想法,主要宣说于律藏中,而且从这个观点来看时,研究律藏除了探讨戒律外,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我在研究律藏时,也留意去厘清佛教原始教团的组织及运作,不过,为了在学术上阐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所使用的文献有正确的理解,所以认为必须先整理相关数据的研究。一开始是将「相关资料的研究」、「僧伽的组织及运作」、「原始佛教教团法规两百五十戒的研究」等三个问题,汇整于一个计划中,希望借着这个研究,从生活的侧面了解原始佛教。但因为相关资料的研究比预期中庞大,只好将这部分独立出版。
不过这份研究预计要研究律藏的内容,是以这个目标着手作准备,所以如果视为独立的数据,会发生很多没有说明的部分在内容上却又涉及到等问题,缺乏统一之处也显而易见。不过站在我的立场来看,我认为如此一来,处理律藏的相关数据,可以为研究原始佛教教团奠定基础,所以就暂且将之付梓。至于欠缺的部分,预定继续添补在不久的将来所出版的下一本新书中。
我在昭和十六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接着就读研究所,立志研究原始佛教。当时由于宫本正尊老师的推荐,开始着手研究律藏,至今将近二十年的岁月,宛如梦幻般消逝。其间虽然不只埋首于研究律藏,但还是继续研究至今,即使是在形式上学会了如何作研究,都得之于诸位恩师及学长的悉心指导。特别感谢指导教授宫本老师的指导鞭策,这么多年来,在研究、生活两方面给予我特别的关怀。我就读于东京大学时,能够参与宇井伯寿、长井真琴两位老师的课程,感到无上的喜悦;而且能获得宫本正尊、辻直四郎、花山信胜、池田澄达、中村元、山本快龙、多田等观、结城令闻、水野弘元诸位老师的指导,还受到已故的坂井尚夫教授的学恩。我有今天,完全拜这些老师的指导所赐。
另外,在汇集这次的研究方面,受到花山、中村两位老师特别的关照,才能勉强以这样的成果发表研究。此外出版方面,承蒙福井康顺博士的关怀。至今能够顺利地继续研究,已故的父母自不待言,并拜许多人士的庇护所赐,无法一一书于文中,其中尤其倍受今桥胜真师与冈谷惣助氏的照顾。在此正值首次发表研究成果,谨向之前照顾过我的许多人,献上由衷的感谢。
此外这本书是由文部省的研究成果发表补助费资助出版的。在校对方面,得到东京大学研究所学生今西顺吉、柏木弘雄两位同学的协助;英译方面,得到海野彻雄同学的帮忙。还有承揽这部较难印刷的书的山喜房佛书林青木正雄先生,以及印刷方面得到三阳社印刷厂的井田圣治、兼田道治两位先生的帮助,谨向各方的好意,敬致最深的谢忱。
昭和三十五年七月七日
笔者识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律藏数据论的意义
一问题所在
二阿含圣典成立研究史
1教法的连续性
2经典的新旧与Oldenberg的七阶段说
3RhysDavids、Law的十阶段说
4宇井博士的九分教说
5和辻博士的作品的分析说
三律藏的资料论的特质
1佛灭年代论与的位置
2阿育王时期的经典状态
3结集传说的价值与原始佛教的定义
4异本的比较研究与律藏
四研究的顺序与数据
1研究的顺序
2研究资料的种类
3巴利律相关资料
4藏译律藏
5属于说一切有部的梵文断片
6根本说一切有部所属的梵文
7大众部所属的断片
8西域文断片
9梵文文献的特色
第二章汉译律典翻译的研究
一五部广律的翻译及其意义
1判别汉译律典新旧标准的五部广律
2十诵律六十一卷
3四分律六十卷
4摩诃僧祇律四十卷
5五分律三十卷
6迦叶维律
7根本有部律
8广律的译出与十诵律的意义
二广律译语的标准性与十诵律的位置
1鼻奈耶在十诵律以前译出
2敦煌本《有部戒经》与古译的戒本
3四部广律的译语
4汉译律典译语对照表
5翻译的三阶段与十诵律的位置
三检视古译时期的律典
1公认古译时期译出的律典
2安世高译出的律典不存在
3检视支谦译.戒消灾经
4探讨被归为昙谛及康僧铠的两羯磨本,以及求那跋摩译.四分羯磨.四分尼羯磨
5关于昙柯迦罗的《僧祇戒心》
四广律以后译出的律典
1律典的种类
2关于戒经的翻译
3关于羯磨本
4律注释书的翻译
5旁系律典
6关于五戒经、十戒经
7作为律藏研究资料的汉译律典
第三章由经分别成立看诸律的新旧
一经分别的组织
1经分别的构造
2经与经分别的关系
3经分别成立的时期
4经分别广说的形式与十利
5因缘谈与apadAna的结合
二apadAna与譬喻
1古典梵文中的avadAna
2当作佛典实例的avadAna
3关于将apadAna解释为「伟大的行为」的疑问
4当作譬喻的apadAna
三三种譬喻
1upamA譬喻
2譬喻者
3apadAna譬喻
四由大阿波陀那的成立看律藏序分的新旧
1大阿波陀那与大本经
2律藏序分与过去七佛
3律藏序分的新旧
五apadAna的发达与律藏
1长apadAna
2欲阿波陀那
3亿正阿波陀那
4二十亿阿波陀那
5菩萨阿波陀那
6由apadAna看律藏的新旧
第四章波罗提木叉研究
一比丘戒经的资料与研究方法
1波罗提木叉的意义
2比丘戒经的资料
3戒经条文比较的意义
4戒经组织与条文数
二比丘戒经的比较对照
1资料
2波罗夷法
3僧残法与不定法
4舍堕法
5波逸提法
6波罗提提舍尼与灭诤法
7众学法的特质
三部派分裂以前的戒经
1一百五十余条的固定
2戒经的原形与诸戒经的相互关系
四比丘尼戒经研究
1资料
2比丘尼戒条文数与五百戒
3比丘戒条数比较
4比丘尼戒数据的意义
第五章由佛传看受戒犍度的新旧
一受戒犍度的问题性
1问题所在
2受戒犍度与佛传
3佛传的意义与种类
4受戒犍度的中心课题与十诵律
5僧祇律的立场与大事
二以巴利律为中心的佛传的比较
1佛陀的戒体具足
2二归依的信者
3善来比丘具足与三归依的信者
4三归依具足
5十众具足制定的因缘
6根本有部律出家事的立场
三部派佛教时期的具足戒论
1受戒犍度与佛传的分离
2律的论书中出现的具足戒形态
3受戒犍度的新旧
第六章犍度部组织原型的研究
一犍度部的现在形
1现在形成立的时期
2巴利律犍度部的内容
3四分律犍度的现形
4五分律的犍度部
5十诵律的犍度部
6根本有部律的犍度部
二上座部系的犍度的原形
1上座部系犍度部的比丘与毗尼母经的犍度
2由七百犍度看犍度部的原形
三僧祇律与上座部系诸律的关系
1僧祇律杂诵跋渠法的十四跋渠
2杂诵跋渠法与二十一犍度
3僧祇律的威仪法与上座部的威仪犍度
4调伏法与断当事
5犍度部的原始形
第七章由七百犍度看律藏的形态
一七百犍度的原形
1问题所在
2七百会议的历史性
3七百会议的年代
4七百会议的内容
二十事内容的检讨
1十事即十净法
2十事的对照表
3十事的内容
4十事与律的条文
三净法与律藏
1包含于波罗提木叉中的净法
2波罗提木叉固定以后的净法
3净法以后
附录律藏中引用的经典
1问题所在
2结集记事中出现的经典
3巴利律中引用的阿含经
4五分律与四分律
5摩诃僧祇律与阿含
6十诵律的引用经典
7根本有部律与经典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