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从河南到江南 二十二 印祖芳规
    印祖,即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提起印光大师,不但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净宗泰斗,而且也是一位佛儒兼通的大师。然而,他从不以高深自炫,他生平自利利他的秘诀,不外“竭诚尽敬,持戒念佛”八个大字,但因为他能够始终如一,言行一致,这个八字秘诀,即被千千万万的道俗视为修身进德的圭臬了!因此,有许多从未与他见过面的人,一听说他已往生,都哭得如丧考妣一般!记得有一位叫做广觉的出家人,因为仰慕他老人家的德学,常常想到灵岩山亲近他,不料亲近的因缘尚未成熟,他老人家就在一九四○年往生了!广觉悲痛之余,即作了一首长颂,以明他对大师的钦敬和哀思。颂曰:

    师是西方大势至(事见杨信芳居士《纪梦》一文),卓锡灵岩岁方四,垂手而兴古道场,山灵呵护法王寺。

    法云普覆阎浮提,遍润焦枯各畅遂,老农村媪与贩夫,莫不晓师之名字。

    师唯一语教念佛,如母忆子无以异,都摄六根妄念空,安养往生非难事。

    莲风所扇满寰区,日丽中天得广被,说法不务妙与玄,实语开示有真旨。

    三百年来唯一人,弘老此语有见地,十余万人弟子中,愧我未得列名字。

    遇缘犹冀执巾瓶,稍聆净土甚深义,孰知相见竟无缘,一旦寂光遽归去。

    本来无来今无去,法界一真相无二,群儿失母哭声嘶,寒江昨长感恩泪。

    感恩之泪不易挥,非师盛德殊难致,三十余年弘净土,乘愿再来此叔季。

    数十万言传文钞,缁素依归咸所赐,我今展卷泪潸然,替人如斯真不易。

    陆沉天醉世如斯,又丧导师悲忍置,回心虔念阿弥陀,无眼耳鼻舌身意。

    我们从这首长颂里,印光大师道德文章感人之深,就可见一斑了!至于他老人家的出生地点,在俗状况,剃度经过,嘉言懿行等,在《印光法师文钞》里,和真达和尚等等为他写的行业记中,已说得很清楚了,无需我再来饶舌,不过,他老人家为灵岩山寺立的几条规约,颇有一谈的必要。现在

    写在下面:

    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

    这五条规约,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但用心仔细研究一下,没有一条不是对着当时一般丛林的弊病而发的。我们打开窗子说句亮话,凡是出家住过丛林的人,哪个不知道绝大多数的名山道场,都是毁在“法眷私属”手里?印光大师这种“只传贤,不传法”的民主作风,不仅是灵岩山在十余年内蔚然成为一大道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佛教起死回生的最好良方!

    “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的一条,尤为大师独具慧眼的创见,其意义是与“只传贤,不传法”有着密切关系的。因为崇尚传法的丛林,不管接法的人贤与否,时候一到,就得乖乖地把方丈的宝座让给法子;如其不然的话,一定会平地起风波,把一个大好道场,弄得乌烟瘴气,佛僧不安。因此,“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不独可“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而也正是消弭法师与法子之间争名夺利的上策。

    “不传戒”的一条规约,系大师生平所主张的“三不准”口号之一,他的三不准口号是:

    一、不准滥收徒众

    二、不准滥传戒法

    三、不准滥挂海单

    什么叫做滥收徒众呢?

    滥收徒众,就是随便给人剃度。有些人为了加强“法眷私属”的阵容,既不考核他人的身世,也不详察他人的动机,三言相投,不管三七二十几就给他人剃度了!这种情形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出家人是佛教里的主干,人天的导师,不加考核和详察就给人披剃,一旦被披剃的人做了坏事,还不是整个佛教跟着倒霉?

    什么叫做滥传戒法呢?

    滥传戒法,就是随便开坛传戒。这种滥传戒法的玩艺,对于佛教的危害更大。有些人在出家之后未受戒之前,尚能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做个出家人,一旦受了戒,头上的香疤还脓都都的,就以为:我是比丘了!或我是比丘尼了!甚至我是法师了!随之而生贡高我慢,空腹高心,目无师长,这种人也足使教运衰退,佛法早亡。

    什么叫做滥挂海单呢?

    滥挂海单,就是随便开单接众。过去有一些滥讲“方便”和滥讲“慈悲”的寺院,对于外来挂单的出家人是抱着“往者不追,来者不拒”的态度;因此,有些出家人,受了戒,既不参禅念佛,也不听经学教,就悠悠泛泛地一年到头在外游荡。因为到处有单好挂,食住无虞,也就乐此不倦,以终其生了!社会上讥出家人为“蛀米虫”,或“寄生虫”,实多起因于此。总之,印光大师是过来人,他的规约也罢,口号也好,如果我们能够随分随力地去“实践”,纵然“滥”的作风不能绝迹,而“泛”的形势,或尚可收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