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乘者,兴云:「即帛延云贤者氏戒聚,戒行颖华,故云『异乘』。」有云(《音》、《梵》):《汉本》云「摩诃波罗延」,《宋》云「波罗野尼曩」,《唐本》云「住彼岸」是也。到彼岸法非常途,故「异乘」法也。今谓:此等释皆暗推耳,更有所出可求焉。
仁性者,兴云(《梵》、《会》、《音》并从之)「即应《本起》中『尸利罗』故,彼经云:施与钱财,救诸贫穷,济众下劣故。」(《会疏》具引《经》〈尸利罗品〉)
嘉乐,《汉》云「难特」,(一本作「待」)《宋》云「喜」,《唐》云「难陀」,此应牧牛难陀。《法华列名》云:难陀、孙陀利难陀,以孙陀利简「牧牛」。故知今牧牛难陀,《本起》中难陀名为「欣乐」。(《兴疏》诸注并同)《文句》云:「又云牧牛难陀,此翻『善欢喜』,亦翻『欣乐』。」《探玄》十八云:「难陀,此云『喜本』,是牧牛人,因问佛牧牛十一种法,知佛具一切智,得阿罗汉果,性极聪明,音声绝妙,令人闻喜,故以为名。」(牧牛十一法出《大论》第二(廿九),《会疏》略引,可见。)
善来,《唐》同之,《吴》云「蔡揭」,《本起》云「货竭」,《应音》七(十六)云「梵音娑婆揭多此云善来」,《寄归传》三(十五)曰:莎揭哆,译云善来,《说一切有部律》所谓莎诃陀比丘是也。善来之言虽总通千二百五十人,今为尊者别号者,摩罗山下长者浮图次男,初生日父见喜,言「善来」以为字,此子薄福,故父母没后薄福家产悉散,人见云恶来,后为佛所摄云善来等,因此别缘,特得「善来」名。如《会疏》一(卅一)引有部律可见。
罗云,《汉》云「王宫生」,《吴》云「励越」,《唐》云「罗睺罗」,《应音》二(初)云:「罗睺,正言『揭罗怙罗』,此译云『障月』,此人是罗怙阿修罗(阿修罗别宫,罗睺星各)以手捉月时生,因以为名也。」(文)《西域记》云:「罗怙罗,旧云罗睺罗,又云罗云,皆讹略也,此云执日。」(文)什公曰:「阿修罗食月时云『罗睺罗』,秦言『覆障』,谓障月明也。罗罗六年处母胎所覆障故,因以为名,明声闻法中密行第一。」《法华文句》:「罗罗,此言『覆障』,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云『覆障』。太子求出家,父母不许,殷勤不已,王言:若汝有子,听汝出家。菩萨以指指妃腹:却后六年汝当生男。在胎六年,故言『覆障』也。」
阿难,《汉》云「博闻」,《琳音》八云「阿难陀」,《唐》云「庆喜」,旧曰「阿难」梵语略也。《文句》云:「阿难,此云『欢喜』,或云『无染』云云。」依《大论》第三,「欢喜」之名有三因缘:一由先世因缘,《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座、灯明、石密浆三事供养佛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于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释迦文』,我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弟子,故得字『阿难』。复次阿难世世立愿:我在释迦文佛弟子多闻众中,愿最第一,字『阿难』。复次阿难世世忍辱除瞋,以此因缘故,生便端正,父母以其端正,见者欢喜,故字阿难。」二由现在因缘,《论》云:「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老少好丑,容貌颜状,皆于身中现,其身明净,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是阿难能令他人见者心眼欢喜。」三父母作字,《论》曰:「净饭王太子弃输王位,出家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处,王言:我子虽舍圣王,今得*轮王,定得大利无所失,心大欢喜。是时斛饭王家(四兄弟之第三)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已上)
《法华祥疏》一(上三)有三义。《付法传》云:「有三阿难:庆喜,持声闻藏;二阿难跋陀,此云喜贤,持缘觉藏;三阿难迦罗,此云喜海,持菩萨藏。但是一人,随位名列。」(已上)。
垂迹因缘毕。
二就本门实德辨者,依神通已达之文,所列声闻众皆是游戏神通菩萨,假现声闻身,助释迦出化,显弥陀法门也。
初「了本际」者,《汉》云「知本际」,谓了知其久远之本际犹如今日,故首列之。
「正愿」者,「正」者,真如,是诸法正体;「愿」者,弥陀超世愿也,契如建愿,彰其德为正愿。
「正语」者,所语如语,心口不转,故名「正语」,此乃彰法藏誓愿如誓语不违。(「我建超世愿,斯愿不满足」等)
「大号」者,显广大德号不可思议。
「仁贤」者,「仁」谓慈悲,「贤」是智慧,彰此法悲智双行,开甘露门。
「离垢」者,显无染清净法德故。
「名闻」者,彰「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布流行」之德也。
「须菩提」之「善实」,彰善根清净,成真实法。
「具足」者,彰圆满德号无缺减。
「憍梵钵提」之「牛王」,示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人,昔毗婆尸佛时,共树刹柱,今为兄弟也,彰由本誓四海皆兄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之德也。
「摩诃迦叶」之「大饮光」,显弥陀放大光明,皆悉隐蔽。
「舍利弗」之智慧第一,显弥陀智慧深广无涯底。
「大目连」之神通第一,显游戏神通之誓愿。
「劫宾那」,宿陶家房中见法身得道者,显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也。
「大住」者,显正住彼岸之德也。
「大净志」者,彰疾得清净处,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
「摩诃周那」之「离香」、「离染」,清净香薰,闻十方故。
「富楼那」之「满愿子」,显满足故。
「阿那律」之得天眼离障碍者,显无碍光明破无明暗也。
「难陀」,《唐》云「有光」,金色身净如山王故。
「坚伏」者,了深禅定,降伏一切烦恼故,此显念佛三昧德也。
「面王」者,显光明中之王。
「异乘」者,得一乘者得阿耨菩提,无异如来,彼土菩萨从平等法身现种种身,名「异乘」。
「仁性」之施与救贫穷者,显「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之誓成就也。
「嘉乐」者,妙声令人闻喜,彰闻安乐声,令人欣乐。
「善来」者,舍娑婆恶,来归净土,名「善来」。
「罗云」之「王宫生」,显莲华化生也。
「阿难」欢喜,显闻名欢喜,阿难职由之显出世本怀也。
上来列众,皆显示名号功德者,应知。
「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后结也。
「翳…谛…」结上之辞,义译云「如是」也,…等也,简别等取之言,更有余之目,谓非无同类及眷属也。《唯识述记》一末云「等言即等取」,又言:「云等者,种类非一也。」(文)
「上首者也」者,示上来所列为余所属之上首,而显能属眷属是多。梵本应有所属声,译主翻为上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