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赫焜耀」者,明众宝光色。憬兴云:「赫,《切韵》:赤也。《毛诗》云赫赫师尹,《注》云:赫赫,盛貌也。焜(明本切):《切韵》:火光也,又作煜,盛也,曜也,即妙色德成,故云『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文)
穷微极妙,奇特美丽,故云「微妙奇丽」也,此乃无量光明土相也。然《观经》分地上、地下庄严,今经不说地下庄严,此彰无表里隐显也。
「清净庄严,超踰十方」者,于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选择其善妙庄严,故超过诸佛国也。
「一切世界众宝中精」者,小补谓会凡物之纯至曰「精」,于众宝中最精美者,云「超诸佛刹最为精」者,此之谓乎。
「其宝犹如第六天宝」者,既超踰十方诸佛国,岂类同于他化自在天宝乎!近示一切乐事自然现前而已,故《吴译》云「欲有所得,即自然在前,所不用者,即自然去,比如第六天上自然之物。」(文)
二明离秽之相中三:初明无高下,次明无苦难,后明无四时。初无高下者:
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现.
诸山之高上,海谷之深下,皆是秽土高下之感报,彼土佛心平等所感,故无此高下秽相,宝地平等之相也。
《唐译》云(一初):「复次阿难!彼极乐界无诸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妙高山等。」(此文在于宝树之后)
《汉本》云:「其国中无有须弥山,其日月星辰、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在虚空中,其国土无有大海水,亦无小海水,无江河恒水也,亦无山林溪谷,无有幽冥之处。」(文)《吴译》同之。
《宋译》中云:「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清净严饰,宽广平正,无有丘陵、坈坎、荆棘、沙砾、土石等山,黑山、雪山、宝山、须弥山、铁围山,唯以黄金为地。」(在于宝树树后)
「须弥山」者,如《略笺》引《俱舍》等。
「金刚铁围」者,《笺》:「七金山(持双等)名『金刚』,金所成故。九大山外有轮围,名『铁围山』。金刚、铁围是二大山也。」《会疏》亦同之。有说下卷「金刚围山」即铁围山也,或称金刚山,或称轮围。
《应音》二十四(十一)曰:「轮围,梵言『柘迦罗』,此云『轮山』,旧云『铁围』,围即轮义,本无『铁』名,译人义立耳。」
《苑音》二(十八)曰:「斫迦罗山,正云『拘羯罗』,此曰『轮围山』也。」
《长阿含》曰:「八方天下外复有大海,海外复有大金刚山,山外复有山,亦名『金刚』,二山中间日月神天威光并不照。」
《起世经》云:「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高六百八十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此铁围山外复有一重大铁围山,两山之间极大黑暗,无有光明。」
《华严》四曰:「莲华藏庄严世界海边有金刚围山,周匝围绕。」古今分金刚、铁围为二者不允。(已上《三经音义》)此说大好矣。
「大海小海」者如《笺》。
「溪渠」者,《琳音》十一(八右)曰:启奚反,《广雅》:谿,谷也,《说文》水澍川也,或作溪。渠,《说文》:水所居也,从水巨声。《广韵》:沟渠。
井者,以瓶瓮汲水曰「井」。《释名》:清也,泉清洁者,易传通也。谷,《麟音》七(十三):古鹿切,《玉篇》:山谷也。
「佛神力故」等者,望西云:「问:三十一愿长时照见十方净秽,彼秽土中有须弥等,何故今云『欲见则现』?答:彼则影现,譬如镜像,今是体现,譬如化鸟,机欲异故圣应亦别,不可混乱。」(文)
《义记》云:「望西妄会差异,不可,谓是彼国土净华藏法界宛然显现此则处处即现,随意即名具之无尽者哉,何言以影及体现乎!此土既观一色一香皆现三千,净国妙土岂不现乎!」(文)
上卅一愿及今文并是直显现其体,而非有体影别,彼亦随顺凡情而言,则秽土随望而现焉,是乃与今文「欲见则现」同而已,望西答释未详也。若约佛德,则净秽差别全是莲华藏界,故无时不现,何论欲不之差乎!《义记》唯约佛德之一边故,不顺「欲见则现」文相,亦不稳也。
《要解》云:「净土无须弥山者表果海平等,欲见则现者,明性具恶也,净具秽之证,不具何现。」(文)今谓:此显净具秽之义,净秽之性常相即故,欲见则即净而现秽,佛神力故见之,此句在于此,贯下。
次明无苦难:
亦无地狱.饿鬼.畜生.诸难之趣.
《唐译》云:「无有地狱、畜生及琰魔王界。」(成佛久近之后)
《汉本》云:「其国七宝地皆平正,无有泥犁、禽兽、饿鬼、蜎飞蠕动之类,无阿须伦诸龙鬼神也。」《吴本》亦同之。
《宋译》圣众无量次说云:「又彼佛国土,大富无量,唯受快乐,无有众苦,无地狱、饿鬼、畜生、焰魔罗界及八难之报,唯有清净菩萨及声闻之众。」(文)
上明无依报之秽相,今明无正报之秽恶,其秽恶报即八难处也。今诸难者八难处是也,无三恶、诸难者总别并举也。《会疏》八难处有二说,初说好,后说则别途之义也。「佛神力故欲见则现」句通此,可见。如观音光中现五道,净土圣众大悲心常缘苦之众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