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量寿经甄解卷第十二
第五重约土辨人中有二:一略标圣众胜报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
《唐译》(下三)云:「复次,阿难,彼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力具足,受用种种宫殿、园林、衣服、饮食、香花、璎珞,随意所须,皆悉如念,譬如他化自在诸天。」(文)
《宋译》(中十)云:「而彼众生色相端严,福德无碍,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宫殿楼阁,园林沼池,衣服卧具,如他化自在天最上快乐之具,一切丰足。」(文)
《会疏》引《吴译》经(上之十六),此在「讲堂精舍文」前,《汉译》(一之十六十七)亦同之。
《祥疏》(廿五)云:「以下大段明人物美妙,自有三种:初双明依正二报,(一行余正报,「所处」已下杂明依报胜。)二偏明饮食等,(「若食时」下)偏明正报,(「其诸声闻菩萨」已下)三别明依报。(「诸天人民」已下)」此下分为双明、偏明,然未详明。
净影云:「自下第四辨其人民,于中有四:初就新往分正报妙、(初至「神通功德」)依报胜(「所处宫殿」至「泥洹之道」)为二,后就旧住亦分正报妙、(「其诸声闻」已下)依报胜(「其诸天人衣服」以下)为二故。」此乃二依正相杂难分,故以新往、旧住分之耳。憬兴亦依之,分为他方新生、自国旧住。望西、《略笺》皆依用净影科。
今第五重约土辨人有二:初先标圣众胜报,二「若欲食时」下广叹正依二果,至文可知。总科云「重约土辨人」者,(科目取于净影)约土德胜显圣众报德胜也。上明圣众无数,云「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等;此是明其众多神德耳,未说受用相。又前沼池中云「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等,此虽明沼池受用,而未曲明其圣众快乐及色身受用等相。自下经文正就所须自然国德具辨其圣众快乐之相,对上所明,故云「重约土辨人」,其义可知。
有说:以下科言「就性德示土相」者,古来注家之所未曾谈,而私窃有所见而然矣。何者?以下诸文或言「次于无为泥洹之道」,或说「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是岂非说法性涅槃之色相哉!加旃终说宝莲相,而明重重无尽依正互融之相,非是他受用一边土相,故如此科而已。然则已下诸文就二受不分妙境界而明焉,不通化土相而已,是以上来真化合说,自下唯说真土相,分科之旨在兹,学者思择。(已上《渧记》)
此《记》者自负之解,其义太得旨,盖言约性者,可斟酌矣。若尔,为法性生意欤?所言性者,《华严》等所谓理性,就此谈圆融无碍而已,恐非净土门意,思之矣。
初标中,「色身」、「音声」等标正果也,「所处宫殿」等者标依果也,此文虽有依正,以依从正,故云「诸往生具足」,故科云「标圣众胜报」也。嘉祥云「双明依正」者未详,此非双明,标依报者,以所须胜显圣众果报胜也。
「诸往生者」承前圣众来,显能具人,此之往生人而具正依二果胜报也。
「如是」者,指次文其诸声闻菩萨人天等所处宫殿等,标下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等,总标云「如是」也。既言「诸往生者」,《唐译》云「已今当」者,何偏为新往乎?
「清净色身」等者,了惠依影、兴云:「初三句如次身口意胜也,真金色故色清净,即第三愿成就也(悉皆金色愿);具诸相故身清净,即二十一愿成就也;(具足诸相)辨无碍故音声妙,即第三十愿成就也(智辨无穷);具六通故意功德,即六神通愿成就也。(五六七八九十)次文亦二:初资具胜,『所处』等者,第二十七愿(所须严净)成就也。」(文)《会疏》从之。
「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者,了惠为分喻,下言「第六天王比菩萨声闻不相及逮不可计倍」故。《略笺》云:「凡净土宫殿、衣服等资具,乃依佛愿力而所成,非众生所自作也,犹如第六天之于他所化资具而得自在也。『自然之物』者,受用他化之物,非自所作,故云『自然』。」(文)此释详矣。
二广叹正依二果中有二:一叹清净色身,二叹所须殊妙。初中有三:一先明非段食所养,二正显不乖法性,三近譬比校显胜。初非段食所养者: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唐译》云:「复次,阿难!彼佛国中有微细食,诸有情类尝无瞰者,如第六天,随所思食,如是饮食,即同食已,色力增长,而无便秽。」(文)
《汉本》一(十六)云:「皆有万种自然之物,百味饮食,意欲有所得,则自然在前,意不用者,则自然化去,比如第六天上自然之物,恣若自然则皆随意。」(文)
《会疏》引《吴译》,《宋译》阙略此段,望西等诸家皆依净影,以为明资用胜,或云「受用功德」,(贯思)或云「叹饮食自然」,(《会疏》)皆但约资用耳,未得经意。此段非但明饮食资用,世人以为饮食养色身,故近就世间所知示饮食养彼国清净色身,是非段食之所资,百味饮食资色身,然则明饮食者,为显清净色身。《渧记》独得此意,科云「明非段食所养」,今用以改科也。
「百味饮食」者,如《大论》九十三。(《会疏》所引)
「钵器」者,《南海奇归传》二云「波咀啰钵也」,《金刚祥疏》二(七右):「钵多罗,此云应量器,表出家人体具智断,内外相应,即是应受人天供养之器也。发轸云:体色量三皆须应法。」(文)。
「见色闻香」者,憬兴云:「唯言见色闻香,即知彼土味触非食,不吞咽。有说:色不离食,故云『见色』,体即三尘,(香、味、触)非也,既不受用,如何味触,所味名食故。」(文)
今据《净土论》,食有二种:一法喜食(爱乐佛法味),二三昧食(禅三昧为食)。今「若欲食时,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者即法喜食也,「实无食者」等者即三昧食也。(《妙经》〈五百品〉(《注经》四(五丁))云:「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疏》七之二(六十三丁)云:「闻法欢喜名法喜食,以禅法自资名禅悦食,或分为三,法喜禅也。」)由此二食,色力增长,心身柔软,资清净色身。《大宝积经》六十(五纸)文殊愿云:「世尊!我复有愿,如阿弥陀佛刹,以法喜为食,而我刹中菩萨初生起食念时,即便百味盈满于钵,在右手中。」(文)当知起欲食念时,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于钵中者,阿弥陀佛刹中法喜食也。《礼赞》云:「西方极乐难思议,渴闻般若绝思桨,念食无生即断饥。」(文)由此言之,百味饮食即是「百法明」,闻无量法门,法喜为食故,成清净色身,此乃彰非段食所养,闻般苦绝浆,此之谓也。
二正显不乖法性中有二:初先示所居土随顺法性,后正明能居身不乖法本。此初也: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异译阙略此段。据师说,此文属上饮食自然科,解云:「清净安稳(安义),微妙快乐」,(乐义)此乃由百味饮食,自然心身安乐也。「次于无为泥洹之道」者,上「赞佛偈」云:「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文)若约一法句,则全无为泥洹之道即百味饮食,百味饮食即无为泥洹之道,因果不二亦无次不次。今且约二十九种门,故分事理,百味饮食是事相也,无为泥洹是真理也。事理不二而二,故云「次于」等,二而不二,故云「极乐无为涅槃界」,一切人物乃至水鸟树林同一法性,无非究竟,今且约而二之边明之,故云「次」也。(已上师说)
虽有此义,而属饮食自然科者恐未详,既言「彼佛国土」,正明清净色身之所居土,文义明矣,是以今用《渧记》科也。
此文诸家异解纷纭。憬兴云:「『次』者近也,无苦可因故乐,如漏尽愿(第三十九)之报也。」(文)彼国安乐近于无为乐无苦,此唯约依报耳。
望西云:「《论注》云『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故云『次』也等。」
《略笺》总叹新生之依报云:「凡彼国依正清净快乐,乃深由生起无为泥洹之道也,今言『泥洹』者,是《论》所谓智慧无为法身之一法句,从一法句生清净句,从清净句生依正庄严,故云『次』也。次谓连次生起之义,无为而无不为曰之『次于』,此即无为而为,依正二报历历分明,为而无为,一法句清净寂灭,间不容发也。大师云『西方寂静无为乐』等,又云『极乐无为涅槃界』者是也云云。」此庄严清净(二十九种)于一法句生起之义,于义无失,但似一法句、清净句以为二义,非《论》意也。
《会疏》:「今彼土相次同法性,故云『次于』云云。」此为次同之义。
《梵响》云:「次于无为泥洹之道,饮食等乐事之极也,无为泥洹理之精也,虽共无为,事理暂殊,故云『次于』。泥洹真乐,圣者所欲,事相快乐,凡夫所愿,然净土受乐,散时常寂静,不违泥洹,故云『次于』等。」此义乐无为与道无为无异,而事理且殊,故云「次于」。
《义记》云:「《六要》:『次者近也,此言彼土近涅槃道。问:《事赞》极乐无为涅槃界即其当体涅槃界,何云耶?答:弥陀妙果无上涅槃,极乐即又大涅槃界,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理绝言,今云次者,约其新生菩萨叹故,且云次也。』(文)分与次同,分满随理宜邻次妙觉之等觉位,必至补处,是亦名超证大涅槃。」(文)《义记》依《六要》为分证义而解「次于文」,《贯思义》亦同之。今文明依报土德,何为菩萨分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