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初地所断,实通二障,而异生性障,意取所知。说十无明,非染污故,无明即是十障品愚。二乘亦能断烦恼障,彼是共故,非此所说。又十无明,不染污者,唯依十地修所断说。虽此位中亦伏烦恼,断彼粗重,而非正意,不断随眠,故此不说。理实初地修道位中,亦断俱生所知一分。然今且说最初断者,后九地断,准此应知。住满地中,时既淹久,理应进断所应断障。不尔!三时道应无别。故说菩萨得现观已,复于十地修道位中,唯修永灭所知障道,留烦恼障,助愿受生,非如二乘速趣圆寂。故修道位,不断烦恼;将成佛时,方顿断故。】
于初地中见道所断的烦恼,实实在在是通于二障的,然而就异生性障说,意思以取所知为正。为什么?因世亲《摄论》说十种无明,望于二乘来(P887)讲,那是不能算为染污的,如果取烦恼的话,则十无明就通于染污了,因为无明就是十障品类之愚。为什么不说烦恼染污性?盖二乘圣者亦能断烦恼障,以烦恼障是共于二乘的,所以不是这儿所要说的。又此十种无明所以不是染污者,那唯是依于十地修所断而说,并不是说见道所断,也名不染污。虽此位中亦伏烦恼,并且断彼粗重,而现在所以不说者,因为那不是正意,不断烦恼的随眠,所以此中不说。在道理上讲,于初地的修道位中,实亦断俱生所知的一分。为什么说初地但断分别起的异生性?要知圣者的登地,地地都有入、住、出的三心,现今所以说唯断分别起,是约最初断者来说,不说修障。初地既约初入心说,后九地中所断九障,准此应知皆从初说。怎么知道初地等入地心,出见道等已,更断其余的烦恼?因于住(住地心)满(出地心)地中所经的时间既然是很久,在道理上应更进一步的断除所应断的障:假定不是这样,初中后的三时道那就应该没有差别。可是事实不然,所以《对法》十四说:菩萨行者得到六现观中的四五两现观已,复又在十地的修道位中唯修永灭所知障的圣道。至于烦恼障,不特不断它,而且保留它,(P888)以助悲愿受生,不如二乘人要赶快的把它断除,以趣于圆寂涅槃。这样讲起来,所以在修道位是不断烦恼的,要到成佛的那个时候,方同时顿断的。
【二、邪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误犯三业。彼障二地极净尸罗,入二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二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微细误犯愚,即是此中俱生一分。二、种种业趣愚,即彼所起误犯三业。或唯起业,不了业愚。】
此明第二邪行障。邪行障就是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以及从彼而在众生分上所起误犯身口意三业的染行。这在初地还是存在着,即由于它的存在,所以就障二地的极净尸罗。若从初地趣证二地时,不再依有情身等误犯三业,便能永断。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说二地断二种愚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误犯微细戒行的愚痴,未入二地的圣者所以还不能绝对的不犯微细戒行,即因有这误犯的愚痴存在,而此愚亦即这里所说的俱生一分。(2)种种业趣的愚痴,就是那个所起误犯微细戒行的三业。三业毁犯了微细戒行,由于愚痴的盖覆,自己还不知道。或者有说:前一唯是起业的愚痴,后一则(P889)是不了业的愚痴。
【三、闇钝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彼障三地胜定总持,及彼所发殊胜三慧。入三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三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欲贪愚,即是此中能障胜定及修慧者。彼昔多与欲贪俱故,名欲贪愚;今得胜定及修所成,彼既永断,欲贪随伏,此无始来依彼转故。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即是此中能障总持闻思慧者。】
此明第三闇钝障。闇钝障亦是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它有一种力量,使所听闻、所思惟、所修习的法,时常忘失,不能明记。因而彼能障于三地所修的无漏胜定及其总持,以及从彼总持与胜定所发闻思修的殊胜慧。由二地进入三地时,修习胜定总持,便能永远的断除。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说三地断二种愚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欲贪的愚痴,就是此中所说能障胜定及彼修慧的那个东西。为什么名此愚?因彼在过去世的时候,多与欲贪相应,以此因缘,名欲贪愚。今因得到无漏胜定以及修所成慧,彼障定及修(P890)慧的所知障既已永断,欲贪随之也就被克伏,为什么?因此欲贪烦恼,无始以来,都是依于彼所知障而转的。(2)圆满闻持陀罗尼愚,就是此中所说能障总持闻思慧的那个东西。
【四、微细烦恼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六识俱身见等摄。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便能永断。彼昔多与第六识中任运而生执我见等同体起故,说烦恼名。今四地中,既得无漏菩提分法,彼便永灭,此我见等,亦永不行。初二三地,行施戒修,相同世间,四地修得菩提分法,方名出世,故能永害二身见等。宁知此与第六识俱?第七识俱执我见等,与无漏道性相违故,八地以去,方永不行,七地已来,犹得现起,与余烦恼为依持故。此粗彼细,伏有前后,故此但与第六相应。身见等言,亦摄无始所知障摄定爱法爱,彼定法爱,三地尚增,入四地时,方能永断,菩提分法特违彼故。由斯四(P891)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等至爱愚,即是此中定爱俱者。二、法爱愚,即是此中法爱俱者。所知障摄二愚断故,烦恼二爱亦永不行。】
此明第四微细烦恼现行障,当知这也是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三地圣者有漏心现起时,还有俱生微细的我我所见可以现起,而此是属第六意识相应的俱生见等所摄。为什么说为微细?约有三义:(1)这是无记,为最下品的;(2)这是任运而生,不假作意缘的;(3)这是无始以来随逐于身,常远随现行的。具此三义,名为微细。彼微细的烦恼现行能障四地的菩提分法,使不能够证入四地。从三地悟入四地时,便能永远断除这微细障。为什么说名烦恼?因彼所知在过去的时候,多与第六识中的任运而生的执我见等的烦恼,是同一体而俱起的,所以其本身虽为所知,但亦不妨说烦恼名。今者证人于第四地中,既已获得无漏的菩提分法,以此菩提分法正断所知,使之永灭,所以这烦恼之末的我见等也就永远不再现行。为什么初二三地不断我见等而必须要到第四地方断呢?因于初地行施,二地行戒,三地行修,其相同(P892)于世间,世间有情多能做此三种福业事的,未能修证菩提分法。今之四地已经修得菩提分法,方能名为出世,因为是出世的,所以能正永害所知障及烦恼障中二种身见等。怎么知道这微细烦恼,唯与第六识俱而不与第七识相应?答:第七识执我见等烦恼,与生空纯无漏道其性相违,要到八地以后,无漏相续,方得永远不再现行。若在七地以前,因为尚未获得纯粹无漏,所以七识俱我执见等,犹未伏灭,仍得现起,与余贪瞋等诸烦恼作为依持。再说,此六识相应身见等粗,彼七识相应身见等细,粗者前伏,细者后伏,所以说伏有前后。因为这样,故此微细烦恼但与第六识相应。所谓第六识身见等的这句话,此等字义是显非唯贪、痴、慢及余俱行随烦恼,而实亦摄无始来为所知障所摄的定爱法爱。定爱是得胜定而起的贪爱,法爱是闻大法而起的贪爱。彼之定爱、法爱在三地中不是没有,所以说三地尚增。等到从三地而证入四地时,因得菩提分法,彼法定二爱也就永远断灭,为什么?因菩提分法是特别违于彼二爱的。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说四地断二种愚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等至爱的愚痴,就是此中所说定爱相应的那个东西。由(P893)于被这愚痴之所障碍,所以行者不能继续上进。⑵法爱的愚痴,就是此中所说法爱相应的那个东西,此最主要的是贪爱所听闻的大法。属于所知障所摄的这二愚痴断了,那为烦恼障所摄的二爱自然也就永远不再现行。
【五、于下乘般涅槃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五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纯作意背生死愚,即是此中厌生死者。二、纯作意向涅槃愚,即是此中乐涅槃者。】
此明第五于下乘般涅槃障,当知亦即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由此障的存在,使令行者,厌离苦恼的生死,乐趣寂静的涅槃。此种厌离乐趣的心理,同下声闻缘觉的二乘厌生死苦,欣涅槃乐,是一样的。由于彼障的存在,就障碍了五地的证入。五地菩萨开始能够真俗并观,通达法界的生死涅槃都无差别性,所以一从四地证入五地的时候,便能永断下乘的般涅槃障,证得相续无差别的法界。由于是这样的因缘,所以说五地断二种愚以及它的粗重。(P894)那二种愚?(1)纯作意背生死的愚痴,就是此中所说的厌生死者。流转中的生死在实有者看来,以为有实生死可得可了,所以就一心一意的想着如何背弃苦痛的生死。(2)纯作意向涅槃的愚痴,就是此中所说的乐涅槃者。寂静的涅槃在实有者看来,也认为是实有的,所以就专门注意要怎样方能趣向涅槃。
【六、粗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彼障六地无染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六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现观察行流转愚,即是此中执有染者,诸行流转染分摄故。二、相多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净者,取净相故。相观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观。】
此明第六粗相现行障,当知亦即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粗相现行,别观十二缘起的流转门是杂染的,还灭门是清净的。执有若染若净的差别粗相现行,因而彼就障蔽了无染无净的妙道,使不得证入六地。如修缘起智,观缘起毕竟空,通达染净平等,证入于六地时,便可以永断这粗相现行障了。由于是这样的因缘,所以说六地断二种的愚痴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现(P895)观察行流转愚,这就是此五地中,执有实在的杂染者。如观十二缘起的诸行流转,不知这是缘起的钩锁,无实染者的轮回,行者不知,妄执有个实有染者于中不息的流转。⑵相多现行的愚痴,这就是此五地中,执有实在的清净者。因为妄取清净相的缘故,于是就多作有相观行,而不能够多时的安住于无相妙观当中。行者不知,名为愚痴。
【七、细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彼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七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细相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生者,犹取流转细生相故。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是此中执有灭者,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于无相作意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
此明第七细相现行障,当知亦即是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细相现行,是说前六地的菩萨,对于生死流转的细生相以及涅槃还灭的细灭相还有所执着而未能完全舍弃。彼细相现行能障第七地的妙无相观,使不能证入六地;如修纯无相观,从第六地而证入第七地时,便能永远的断除彼障了。由于是(P896)这样的因缘,所以说七地断二种的愚痴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细相现行愚,这就是此第六地中,执有微细的缘生生灭的生相,所以说犹取流转细生相故。(2)纯作意求无相愚,这就是此六地中,执有微细的缘生生灭的灭相,所以说尚取还灭细灭相故。既还取于还灭的细灭相,对于无相观行当然就要一向作意方便勤求加行,而不能于无相空中,生起有的胜行。到第七地,既然除掉了此障,对于无相观行自能不专勤求,就可于空无相中起诸有的胜行了。
【八、无相中作加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由斯八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土相一分故。(P897)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障,犹可现起,生空智果不违彼故。】
此明第八无相中作加行障,当知亦即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第七地的菩萨虽已能够作无相行,但还是有功用;有这无相有功用的存在,就障令无相观不能任运而自然的现起,于此顺便辨别一下诸地的障相。如前欢喜地等的五地,由于观心的微劣,作有相观的时间多,作无相观的时间少;到了第六地,由于观心的稍增,重在观染净平等的真如,所以作有相观的时候少,而作无相观的时候多;进而至第七地,由于断了微细生灭相,就不再作有相观,而纯粹的是无相观了。虽无相观已能恒时相续的不断,但仍有精进的加行,与第八地等不同。由于在无相中还有加行的因缘,不能任运自在的入无相观,所以也就未能任运自在的欲现相就现相,欲现土就现土。如是加行,能障第八地中的无功用道,因而也就不能进入第八地的圣阶。如修无功用行,从第七地证入第八地的时候,便能永远的断除于无相中作加行障。由于彼障永断的因缘,就获得相土的二种自在。因此说第八地断二种的愚痴以及(P898)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于无相作功用愚,谓于无相观中,本不须要作功用的,行者不知,一向作意方便勤求而作功用,所以名愚。(2)于相自在愚,相指身相及国土。观一切法无碍,随心所欲现起什么即能显现,名相自在。可是现为愚痴所惑,令于相中不得自在,说名为愚。到了八地以上,因为纯无漏道,不加功用而任运自然的现起,于是三界所有烦恼永远不再现行。虽说一切烦恼不再现行,但第七识中的微细所知障仍然可以现起,这是什么道理?因生空无分别智及果是不违彼第七法我执的。所谓生空智果,就是生空智所引的后得智及灭尽定。
【九、利他中不欲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彼障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九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愚。于无量所说法陀罗尼自在者,谓义无碍解,即于所诠总持自在,于一义中现一切义故。于无量名句字陀罗尼自在者,谓法无碍解,即于能(P899)诠总持自在,于一名句宇中现一切名句字故。于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者,谓词无碍解,即于言音展转训释总持自在,于一音声中现一切音声故。二、辩才自在愚。辩才自在者,谓辩无碍解,善达机宜巧为说故。愚能障此四种自在,皆是此中第九障摄。】
此明第九利他中不欲行障,当知亦即所知障中的俱行一分。第八地的菩萨虽得无相乐,但于无相寂灭还有些耽着,还不能无功用行去利乐有情,所以令于利乐有情的事中,不大想精进勇猛的去行,而只乐意的修自己的自利工作。这对饶益有情的事不欲去行,是第九地四无碍解的大障,菩萨入九地时,便能永远的断此大障,而得四无碍解。由于是这样的因缘,所以说九地断二种的愚痴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于无量所说法、无量名句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的愚痴。此中包括三种无碍辩:于无量所说法陀罗尼自在者,是说的义无碍解,谓即于所诠的意义总持获得自在,为什么?因能于一义中而现起一切义的。于无量名句字陀罗尼自在者,是说的法无碍解,谓(P900)于能诠的教法获得总持自在,为什么?因能于一名(身)句(身)字(文身)中而现起一切的名句文字的。于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者,是说的词无碍解,谓以种种的言音,展转为诸众生作种种训说解释,使诸众生皆能了解其所说的言音,获得总持自在,能于一音声中而现起一切的音声的。可是有种愚痴,障这三种自在,使不能得,所以名为愚痴。(2)辩才自在的愚痴,这是指的辩无碍解,谓能善巧的洞达众生的机宜,作种种的无碍辩说,使诸众生了知其为善说法者。可是有种愚痴,障这自在,使不能得,所以名愚。此愚之用能障四无疑解的自在,所以都是此中第九利他中不欲行障所摄。
【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得自在,彼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十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大神通愚,即是此中障所起事业者。二、悟入微细秘密愚,即是此中障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
此明第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当知亦即所知障中的俱生一分。有了此(P901)障的存在,令于诸法就不能获得自在了。彼障主要的是障第十地中缘于真如的大法智云,及所含藏的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诸功德等所起的神通事业。如从九地入于十地的时候,那就能永远的断除此障。由于是这样的因缘,所以说十地断二种的愚痴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大神通愚,这就是此九地中障碍所起的事业者。谓十地的菩萨,通达十地位上的法界相,获得广大的神通,以此神通现起身、口、意的自在三业,自在的做化导众生的事业。可是未入十地前,为一愚痴障碍神通现前,所以名为大神通愚。(2)悟入微细秘密愚,这就是此九地中障大法智云及所含藏者。谓十地的菩萨,通达十地位上的法界相,就是悟入最极微细的秘密境相,因为到此地步,所有因中所悟的境界唯此微细深密。可是未入十地前,为一愚痴障碍行者的悟入,所以名愚。
【此地于法虽得自在,而有余障,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所知障,及有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入如来地。由斯佛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于一切所知境极微(P902)细着愚,即是此中微所知障。二、极微细碍愚,即是此中一切任运烦恼障种。故集论说: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障,成阿罗汉及成如来,证大涅槃大菩提故。】
此明佛地所有的障。谓于第十地中,虽已对法得到自在,但还有余障存在,未得名为最极。如有俱生的微细所知障以及有任运的烦恼障种,要到金刚喻定现前的时候,彼才一切顿断而入于如来地。由于是这样的因缘,所以说佛地断二种的愚痴以及它的粗重。那二种愚?(1)于一切所知境界极微细着的愚痴,这就是此十地中所还未能泯除的最极微细的所知障。(2)极微细碍的愚痴,这就是此十地中所有的一切任运而自然存在的烦恼障种。有最微细的所知障在,就不能证大菩提;有烦恼障种在,就不能证大涅槃。断此二愚,就得大菩提、大涅槃的二果了。引《集论》说,如文可知。
成唯识论讲话卷九终(P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