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动乱的念头就不生,

    【自然解脱。故云:当得菩提。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生也。】

    【隔】就是来生,不是后世。所以说:当得菩提,即发心时名为今世,非隔生也,也不是说所谓的来生,当下这一念就是。因此佛法并不困难像这些文字并不是很难,只是有些人学佛还不是很深入,对无觉、无无觉,会有一点搞乱了,若是目标、方向肯定了,那么就很简单,你说修行很困难,并不困难,说实在的很简单,并不困难。那么在座诸位,今天已经九点半了,受八关斋戒的人照常禁语,照常用功,拜佛、念佛。要参加点灯的人,要参加拔度的人,就去写名字。再来,要参加印经典的人,要参加印经典的,可以交给卢素梅小姐,钱放在我这里可以做功德,才不会被偷了,这样才乖。今天就讲到九点半,明天就从二十九页开始,二十九页的第三行开始。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不要被偷了,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二十九页,前面第二行最后一个字。

    【又云:如来五眼者何?】

    我们经常在说的五眼。

    【答:见色清净。名为肉眼。】

    见色清净,也就是见到一切色法,当下就是清净心。第二,

    【见体清净。名为天眼。】

    见体,所以色法之体是自性空,心法之体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见体清净,表示所谓六根完全通达。见体,名为天眼。第三,

    【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

    就是说面对一切境界现前时,乃至一切善、恶,【悉能】就是一切全部都能微细的分别,虽然分别,但是也是本性在分别,所谓无分别心,是没有凡夫的执着、分别的意思。本性的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本来就有分别的能力,于其当中,无所染着。总而言之就是无所住、无所执着的观念。于中自在,这个自在就是能通,叫做自在。举一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我们碰到一件事情,我们想不开,就是不自在,我们执着一件事情,心里就很痛苦。自在若是用一句很贴切的现在人的话,就是说完全没有压力,他不会制造压力出来,若是要用世间的名词来说,就是完全没有压力,佛就是完全没有压迫自己。而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遇到事情他就有着,着就有一种压迫力,因为转这个本性变成污染的意识,而这个意识,把我们的和谐的本性,切割成无量的分裂,意识就是一种分裂的状态。所以我们人或多或少有一种精神分裂症,早上讲的话,下午就否认了,下午讲的话,明天就否认了,我们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精神分裂,所以我们骂别人精神病,其实我们也有,只是我们比较轻微而已。论世间正常的人,只有佛陀才是正常的人,佛陀才是完全正常的人。无论你怎么糟蹋佛陀,他都是一笑置之,因为毕竟空,他无所着。可是我们人就不正常,之所以会不正常,就是因为意识心,这个意识心就会让我们产生压力,会给我们压力,有压迫感,这个压迫感就像被石头压住一样,你问他什么原因,他也不知道。你问他:你为什么痛苦呢?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无缘无故就会痛苦。所以我们习惯于无量劫以来,无明、我执、法执的观念,无始劫以来,已经都习惯了。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的原因,自己就会莫名其妙的哭,没有任何的原因,自己就会发脾气,没有任何原因,我们自己就会很痛苦,不知道如何是好?开悟的圣者就不会这样,开悟的圣者他不会说今天情绪很低潮,也不会说今天情绪很高潮,高兴得难以控制。我们人的高低潮是很强烈的。譬如说我们从前读大学时,我们的物理老师在出题目时,都会出考古题,考古题就是前几届考的,他都会重复考,重复考的时候,因为物理学的范围很广,他都会重复,我们就去收集考古题,看他前几年出什么题目,因为他有这个习惯。有一次人家告诉我这个消息,因为我很认真在研究佛法,没有时间看书,干脆就去看考古题。看考古题的时候,才只有看五题而已,因为没有时间啊。考试时,本来都会分一张考试卷,大学在考试都是出三题、五题,一题是二十分,一题不会答,就要被扣二十分了,没有在出是非、选择、连连看的,没有出那种类型的题目。读大学在考试时,都是出个三题、五题,就是总分一百分了,考试时题目先发下来,然后再发考试卷。题目发下来的时候,我一看,四题都一样,跟考古题完全相同,一模一样,我高兴得楞住了,后来发现:怎么没发考试卷,怎么没有发考试卷呢?结果人家考试卷已经传到后面去了,我高兴得连考试卷都忘了拿,我正在讶异:咦?怎么没有发考试卷?教授说:你有病。说我有病,因为正高兴着题目都一样,出五题,有四题一样,顿时就傻眼了,还在奇怪:怎么没有考试卷,只有题目而已?所以我们人情绪的高低潮就是这样,忘记了,高兴得忘记了。于其中,我们若是很高兴时,就不能自在。所以如果你为了春天百花开而雀跃不已,你就会为了冬天的秋风扫落叶而痛苦不堪,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为了你的容貌而高兴雀跃不已,你有一天就会为了人老珠黄而痛苦不堪。同样的道理,这是一定的。我们人若是藉着钱快乐,他就会因为钱痛苦,藉着名快乐,就会因为名,惹上杀身之祸。就像竞选一样,报纸上也有报道,为了竞选,蔡庆源被开枪警告。所以说我们人无法自在,于中自在,大彻大悟的人,对名利、什么男女、感情、这个世间的一切事情,都跟没事情发生一样,不来不去,没有事,毕竟空。我感受到这个无生的时候,我一直赞叹:佛陀实在是太厉害了!最近一年我一直每一次内心都有一种呐喊、呼唤,一种赞叹佛陀,我根本无法形容。这无上甚深微妙法,为什么佛陀能够悟到这种不生不灭的本体,因为我们有感受到无生的气息,我就能了解,佛陀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间里面,他能够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像我们现在,你们有没有感受我不知道,我就开始有感受这个无生的东西,没有事情,一切都没有事,没有发生过任何事。过去事已经过去,未来事不可知,现在每一个动点都在变化,根本不值得执着。无生,当下就是自性空的东西。内心里面一直很赞叹佛陀,为什么这么无上微妙的佛法,这个法只有佛陀能够去体悟呢?今天我们若是没有听到这个佛法,也是很悲哀。所以我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们悟到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当下就是,于中自在,纵横自得,从前所过的日子就不一样了,以前的修行就不一样了。所以今天普门杂志传真给我,他这几天要来访问我四十岁的心情。法师,你四十岁的心情是什么?你二十岁的心情,三十岁的心情,四十岁的心情是什么?我二十岁的心情,正在找修行的方向,我三十岁的修行,都是用意识心在修行,等到四十岁的今天,我发现我完全没有在修行。所以他就问:请法师用最简单的句子,描述你四十岁以来的心情。我就告诉他们,我就作一首诗句,我也会作诗哦,那是他们要我作的,我就作了一首:行住坐卧日日忙(每天都在忙碌),毕竟空性不必慌(毕竟空性,你慌也没有用),若问四十心情意(就是这个心情是什么感受),请听恒河无生曲。很满意。请听恒河无生曲,那就是我的心情,一切法无生,本来就没有任何事。可是我们人就硬要逼死自己,没事偏偏搞成有事,然后就变得很严重了。若是大彻大悟之人,完全没有事,天底下都没有事,再大的事也一样没事。所以于中自在,这才叫做慧眼。

    【见无所见。名为法眼。】

    见无所见,见性一直产生妙有,虽见到一切相,无所见,等于什么现象都不能困扰他。见无所见,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看到,不是这个意思,见性一散发出来的妙有,虽见到一切相,但是等于无所见一样,无所见就等于空。所以见无所见,就是说见性一直发挥出来,等于平等的心性,开展出来的时候,跟无所见一样,就是等于没有执着,见无所见,虽见一切法,而无所执着一切法,所以见无所见,名为法眼。再来最后,离两边,到最后一定离两边。

    【无见无无见。】

    无见就是不见一切法,不立一切法,一切法毕竟空,无见。一个人修行修到一切法毕竟空,有哪一样障碍得了他?有哪一样会令他痛苦?哪一样东西值得他痛苦?就算你如何赞叹,他也完全没有感觉,他只会说你有修养啊,对不对?所以说他今天问我一个问题:法师,你以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行人,寂寂就是默默无闻的修行人,突然窜红变成大法师,你如何在名利供养当中不被迷失,我写了一句:一切法不受。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一直要说迷失什么,对不对?本来就一切法不受,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一个法师的成就,也要感恩无量无边的众生,虽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体可得,根本就没有众生可得,也没有诸佛可得,佛跟众生也是对立性安排的名词,哪里有迷的东西呢?一做大法师,就被名闻利养迷惑了,那称什么大法师呢?这个【大】就是绝对,对不对?一切法不受。我告诉他们:将所有的功德,归究给台湾的高僧大德、一切护法居士们,一切法不受。单独一个人怎么可能成就呢?《华严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十方三世一切佛,我因感恩无量无边众生,所以常在秽土示现,以有众生故,所以一切诸佛而得成。因为有众生,诸佛才能成,没有众生磨练,佛就无法生。同样的,因为有众生,你才能够做大法师,这怎么会是我们的功劳呢?这根本不是我们的嘛,是所有一切众生的功劳,连迷都没有,这个名词都没有。无见无无见,无见,一切法没有执着,等于没有看到一样。那么无无见,连这个无见,也没有所谓的无见,不能说我没有看见,叫做修行,说我没有修行,叫做修行,常常说:我没有修行,我没有修行。这也是一种执着。所以无见就是破除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叫做无见。无无见,连那个不可得的,也不可以执着。

    【名为佛眼。】

    简单讲就是离两边。

    【又云:大乘。最上乘。其义云何?】

    【义】就是道理,要怎么解释呢?

    【答:大乘者是菩萨乘。】

    大乘就是菩萨,【菩萨】照理说应该称为【菩提萨埵】。菩提萨埵,这才叫做真正完整的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菩萨菩萨。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所惯用的名词,所以称为:菩萨、菩萨。所以佛法最先传来中国,我们法师要回去中国大陆讲经弘法,这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历史相同,文化相同,那么语言相同、风俗相同、信仰也相同,所以台湾的法师若是学成就了,要回中国大陆传——不是传宗接代,讲太快了——传法,就要回去我们自己的国土,中国大陆,真的啊。你要是去美国弘法,你就吃力了。譬如到美国要拜梁皇宝忏,那你就完了,美国人几时听过什么是梁皇宝忏?Masterwhatis梁皇宝忏?你就得解释:梁皇宝忏就是因为梁武帝怎么样……然后他又会问你一句:什么是梁武帝?每一句都要解释。所以希望我这些徒弟学成之后,能回大陆弘法,我已经老了,我没办法了,我不能坐飞机,我也没办法,大陆没什么厕所可以方便。我把你们栽培成就之后,你们回大陆弘法,要把法传出去,要传出去。所以目标要放在中国大陆,这是佛教的大市场,大的市场,希望这些法师要学得有志气一点,不要像师父这么没志气,威镇台湾这一个角落而已,你们去大陆发挥,一个人分配一省,让你们去度众生,三十几个人,正好一人度一省。所以说我们是中国人,要度自己的同胞,比较得心应手,历史相同,你现在回去大陆,你讲国语大家都听得懂,你到美国弘法,完全听不懂,历史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要度自己的中国,我们的目标还是放在中国大陆。大陆的北京佛教会,要请我去演讲,上海玉佛寺、厦门的佛学院,全部都在听师父的录音带,不过大陆现在的因缘尚未具足,要做菩萨实在是不简单,说真的,很不简单,要牺牲自己。所以菩萨这个名词,在我们中国一听就知道了,对其历史由来,全都能了解,菩萨乘。

    【最上乘者是佛乘。又问:云何修而得此乘?答:修菩萨乘者。即是大乘。证菩萨乘。更不起观。】

    更不起观,就是没有所谓能观跟所观。更不起观简单讲,就是没有能所,更不起观,连能观的那个观都没有,说我们能观照的心,所观照的境界,那么我们能观照的心,当下就是无生,那就更不起观了,连观都没有,本来就无生。清净的菩提自性,是本来具足的东西,哪里有能观、所观这种东西呢?更不起观。

    【至无修处。】

    无修处就是不能从后天再学习了,已经恢复到本来的面目了,到无修的地方。所以你若是常常看到外面的人,自己赞叹自己很有修行,那就是有修处,那还是个凡夫,至无修处是一个圣者。

    【湛然常寂。不增不减。名最上乘。即是佛乘也。问:涅槃云:定多慧少。】

    定较多,智慧较少,

    【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

    也就是均衡,

    【即名解脱。其义如何?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说。】

    这个写得太好了,这个要划起来。这一段是真的没有话讲。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清清楚楚。众生对于善恶,也分得清清楚楚,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那么我们人要避开爱憎,不可能。圣者就不一样了,圣人爱、恨全部没有。不随所染是定。那一天电视上在报导,连我自己看了,都替那个女孩羞愧得无地自容。那就是有个单位在台中举办抛绣球,希望恢复传统的抛绣球活动,于是请了一些女众要去抛绣球,然后一些男众就在台下准备接绣球,不过不是接到就要结婚,只是说做一个朋友,要依照这个传统,抛这个绣球。其中有一个很丑的女孩,长得很丑、很丑,丑得很彻底,她就把绣球抛出去,抛绣球,结果那粒绣球一直飞……最后掉到地上,都没有人去动它,连看都不看一眼。我要是那个女众,我一定赶紧跑下台,真丢脸,可见她长得有多么丑,是公认的丑,才没有一个人要接,那就是丑得很彻底了,所以绣球一抛出去,也没有人去捡,就任它掉在地上,也没有人去捡。又碰上雨天,地上湿答答的,又有积水。所以想知道容貌美丑,一上台就马上知道了,听说要是轮到稍具姿色的来抛绣球,台下的人就抢成一团,把一粒绣球都抢破了。其实又不是说抢到绣球就可以娶回家当老婆。所以我们人这个爱憎,实在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这个爱跟憎实在是很厉害。女众若是爱上一个男众时,旁边若是有另外的女众要接近这个男众,这个女众就想尽办法要让她死。自古以来,皇宫里这种事情发生最多。皇帝若是爱上一个爱妃,另外那些爱妃就不会善罢甘休,想尽办法就是要让她死,想尽办法要除掉她。过去看歌仔戏,或是布袋戏,或是电影时,一定是这样演的。这个爱恨是很厉害的,非常的厉害。抛绣球没人捡,真丢脸。那一天我看了颇有感触:不要举办这种这种活动,是不是就不会去伤到人家的心了,对不对?不晓得办这种活动有什么意义?要是我不经意从现场走过去,那粒绣球抛下来,刚好被我接到,我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我凑巧走过去,不小心接到了,大家一定起哄:慧律法师也来捡绣球。我马上再把它丢上去,笑死人了。我没去抛绣球就很不错了,哪还轮到你抛绣球给我接,少臭美了。你多少的价码?笑死人了。我觉得那真是很丢脸的事,不知道抛那个有什么意义?你冷静的想想看,我们的人生有多无聊,抛那个做什么?脸都丢光了,那么丑也来抛绣球,已经一年多了呢,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人有多丑,你看那有多严重。已经一年多了,还记得没人要接她的绣球,你看有多严重,回家后一定痛哭流涕,真的。不随所染是定。这个世间爱恨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即是定慧等用说。

    【又问:无言无说。即名为定。】

    就是我们不说话时,无言无说,我们说是定。

    【正言说之时得名定否?】

    得名定否?能够说是定吗?

    【答:今言定者。不论说与不说常定。】

    为什么呢(【何以故?】)?因为用定性。注意,这个定性就是绝对空,2:33毕竟空性,它不管你行住坐卧,你证得毕竟空性时,哪有管你行住坐卧、一切现象现前,不会论这些。所以

    【为用定性言说分别时。】

    你说话时也是定。

    【即言说分别亦定。】

    有一次,佛陀当时在世时,有一个比丘,他生生世世以来,这个比丘都会讲一些一般所谓的黄色笑话,不是很清净。这个比丘的僧团就很不高兴,对他非常的不满。这个消息就一直传到佛陀耳边,佛陀说: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他完全没有这种心理,他会说出这些话,只是因为他宿世的习气而已。3:33所以我们要做到心完全的定,如佛一般,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习气覆障着我们。所以我们有一些话,是无意识状态讲出来的。譬如会说:这个人讲话不是很文雅。因为他前世讲话就不是很文雅,不是今生才开始这样。所以有一种情形,是习气使然说出来的,所以用定性说话时,分别、说不说,都是在定中,有一种是还未达到毕竟空,仍然跟习气在挣扎。

    【若以空心观色时。即观色时亦空。】

    什么叫做以空心呢?空心观色就是说,悟到缘起叫做空心。因为他悟到缘起性空。观色,观色就是观这个缘起。那么简单来说,若以空性的心,观照缘起的时候,4:30那么观照缘起,当下也就是空。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因为你以毕竟空的心,来观照这个缘起法,缘起法就是色法,缘起法也是空。

    【若不观色。】

    若是不观这个色法。

    【不说不分别时亦空。乃至见闻觉如。亦复如是。】为什么(【何以故?】)?【为自性空。】

    他既然证得自性空,六根、六尘、六识,一切意识,当下就是本来面目,当相即道,纵横十方,自在无碍,为自性空。

    【即于一切处悉空。】

    一切处悉空,那么就无善恶、诽谤、赞叹、大小、贫富,那么定不定的观念全部都没有,即一切处悉空。下面那几句话,你要注意听。

    【空即无着。】

    这一句简单来说就是,你若是自性空,空一切法,你的心地到哪里都无所着,你也不会说这个朋友比较好,那个朋友比较不好,统统好。意见与我们不合的,保持一个距离,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这样就相安无事了。你注意看,有几个修行人,甚至受过菩萨戒的人,他在修行,每天拜佛、念佛、早课晚课,你看他非常精进,可是他不能无所着啊,他在团体当中,恩恩怨怨、意见分裂、斗争,他放不下。你说他在修行,他是很精进,但是也可以说他根本没有在修行,没有进步嘛,不能用无相的修行法修行。不能用无相,那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既然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就不能成佛。空就是无着,

    【无着即是等用。】

    无着即是等用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对一切事情无所着,放得下,这就是等用,一切皆平等,等用就是平等用,定就是慧,慧就是定,等用。

    【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7:31

    我们众生因为无法开发自性空的东西,无始劫以来,他的感情很重,无始劫以来,烦恼、分别心重、习气重,所以他若是遇到境界引诱时,就起现行了,等于说这个是烈火,那个是干柴,火、柴一碰到,境界马上就现前,烦恼就一直鼓动起来,圣者他不会,他如同枯木死灰,他已经将烦恼断尽,再多境界现前,对他都没有作用。所以说不是境界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完全不是境界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摆不平它,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说你今天遇到一切境界,你都对自己说一句话:都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解脱,因为我们内心有无量的烦恼,而我们突破不了,老是因为我们被无明盖覆,今天不是境界给我们烦恼,也不是别人使我们烦恼,也不是金钱给我们烦恼,统统不是,全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所着,滞碍不通。别人如何能让我们痛苦呢?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众生让他痛苦呢?啊?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众生让他痛苦?你就是拿刀要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有办法。今天换成有人拿刀要杀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害怕、会恐惧呢?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还没有解决生死,我们没有能力。你若是拿一把刀子杀佛陀,佛陀怎么会恐怖呢?他神通自在,应用毕竟空,他已经大彻大悟,完成觉悟的佛道,他完成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定力、神通,你拿刀杀他根本没有用,一点作用都没有,无有恐惧就无有颠倒。我们没有恐惧,我们就不会颠倒。那么你想想看,什么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冷静的想想看,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给自己烦恼,只有自己给自己痛苦,因为我们喜欢制造痛苦嘛。所以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菩萨就是用平等空法,一直到究竟成佛。

    【故云:定慧等者。即名解脱也。】

    定与慧若是平等,你就得到解脱。

    【今更为汝譬喻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

    【惺惺】就是在清醒的时候,让你觉悟,让你得到解答,断除疑惑。譬如明镜,这个就是镜子啦,明镜就是镜子。

    【譬如明镜照像之时。其明动否?不也。不照时亦动否?不也。】

    也是不动。为什么呢?(【何以故?】)

    【为明镜用无情明照。】

    无情就是无所执着的比喻。因为镜子无所执着,所以它一直在照。

    【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

    你来则不拒,去则不留,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来就是胡人来胡人现,胡人就是我们以前称蛮荒之地的胡来胡现,一个古,再一个月。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汉人的【汉】,汉来汉现。表示说你只要不执着,保持这一念清净心完全空性,毕竟空,就像镜子一样,无情明照就是它不执着。镜子也不会说照到贵妃时,一照之后,因为太漂亮了,杨贵妃的影像就留在镜面上,而我们很丑,换我们去照镜子时,因为杨贵妃的影像留在里面,我们就照不清楚了。镜子不会这样,它不会这样,不论任何人去照镜子,美女来照,照完之后影像就消失,它也不会留你。就算再丑的人来照,或是青面獠牙的人来照,它也是一样这样照啊,你对着镜子,它都一样的照。你也照、他也照,你来,它不拒,去,它不留。用镜子来比喻,就是因为镜子不执着。可是我们人不一样,所以因为我们不能清净,我们执着,执着就如同蒙上一层乌云。譬如说我们爱上一个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沾染上爱情的执着,那么今天他说什么全部对。明明是她这个男朋友不对,譬如说他开车开得很急、很快,明明是她男朋友不对,差一点撞到别人,她还是会骂对方:你这个死鬼,开车子时眼睛也不看。其实是她男朋友车速太快,差点撞到人家。我们人若是蒙上一层执着、感情,那就完蛋了,扭曲、变形,完全不是本来的面目了,因为你太爱他了,爱到已经将他美化,美满化:我这个男朋友实在不得了,或是说:我这个女朋友有多漂亮。所以因为你不能接受,其他人批评他的缺点,因此你都是用感情在判断事情,所以这个叫做意识心。你只要动到一个念头,你的定跟慧完全失去,不客观,你完全不客观。所以我们人要做到无情,像镜子照物时一样,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也是不动啊。

    【何以故?为无情之中。无有动者。亦无不动者。】

    无情之中,你若是在不执着当中,当下就是清净心,没有所谓动,也没有所谓不动。

    【又如日光照世之时。】

    照我们这个世间时。

    【其光动否?】

    光也没有在动。

    【不也。】

    若是不照时,你没有看到光时,是否动也?(【若不照时动否?】)

    【不也。何以故?为光无情。】

    它根本不动,它始终是这样照着。

    【故用无情光照。所以不动。】

    就是用无所执着的心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用无所执着,【光照】就是清净心、智慧心、空性心,所以不动。

    【不照亦不动。】

    照亦是不动。所以

    【照者是慧。不动者是定。】

    【照】就是我们的智慧,【不动】就是我们的定。

    【菩萨用是定慧等法得三菩提。】

    三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称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故云:定慧等用。】

    三菩提就是佛,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三菩提。所以说定慧等用。定慧,其实定跟慧只是同一个体而已,慧是体嘛,定是用嘛,毕竟空性里面,没有所谓的定跟慧,平等嘛。

    【即是解脱也。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

    要划起来,我们对本性的东西,都不了解,以为无凡情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感情。没有,佛菩萨是最有感情的。注意听,无凡情,就是没有凡夫执着的感情,不是没有圣人的感情。圣人的感情就是什么?就是慈悲、智慧、菩提、喜舍,感情它不是什么罪过的东西,感情透过空性,就变成大慈大悲,你要讲感情,对,释迦牟尼佛最有感情。若是简单来说,出家人最懂得感情,知道吗?世间人他的感情就是占有嘛。我爱你,就是要爱到让你死。为什么?我一直占有你,一直增加你的负担,整天就是紧迫盯人,因为对方长得太漂亮了。我看那些电影,我们人那种可怕,看这个录影带就能了解。它里面的剧情是这样写的,一个男主角,他很有侠义之情,在路上看到有个人没命的跑,原来是被人家追杀,他就把这个人救回来,从枪战当中把他救回来。救回来之后,因为这个人受重伤,血淋淋的,被追杀,又受重伤。于是替他处理好伤口之后,让让他在家里休养。把这个人带回家里之后,因为男主角经常不在家,他不在家时,就拜托妻子照顾这个人。他的妻子很漂亮,非常漂亮。妻子也很照顾他,天天细心的照顾他……日久就生情了。这是很厉害的,照理说一个救命的恩人,他也知道她是恩人的老婆,还是发生感情了。若是遇到这种事情,我告诉你,要是我,譬如说我的老婆很漂亮,这是假设,电影情节就是这样演的。我在外面救了他,我不可能把他带回家里,我老婆这么漂亮,怎么可能把他带回家里?我会把他送到医院,让护士去照顾他,爱上护士的话,也不是我老婆,那就无所谓,不可能把他带回家里,不可能,娶到漂亮老婆,免谈。因为这种事情有可能会再发生。众生嘛,我告诉你,这就是众生。我讲这个,实在是很老实的话,事实上就是这种情形,事实上就是这样。他傻呼呼的把这个人救回家里,不能这样做,不能这样。你想想看。所以心理学家说了一句话:情欲非理性所能克制。这是很厉害的,这句话是真正良心的话。他说:我们人男女的欲望,不是说你发一个理性,说我想要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有时候不小心,不知道为什么就爱上他,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什么理性,也没有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这个就叫做凡夫,凡夫。而且这种东西不是只有一两个,遍全世界的人,就是这一关冲不破,有凡夫之情啊。所以凡夫就是不相处便罢,日久一定生情。很奇怪哦,很奇怪。美国有一个十七岁的小姐,不是十七岁,好像是读大二,大二差不多是twenty-oneyearsold,差不多二十岁、二十一岁。她碰上一个八十四岁的牧师,八十四岁哦,eighty-fouryearsold,那是已经称为老人了,不要叫老猴,叫老猴很难听。已经是称为老人了,算是年纪一大把了,他还是个牧师,很疼爱这个女孩,很疼她,八十几岁了,这女孩还是真的嫁给他了。她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爱上一个牧师,八十几岁的牧师。论年纪,当她的曾祖父都不为过了,要是把那个男的拉开,换我替代上去也比他强,可是她偏偏就爱上那个老牧师,你绞尽脑汁就是想不通。可是这又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替代的。感情这种东西,所以才告诉你,这个世间就是这样,你能用什么真理来解释呢?所以我在保护这些徒弟,保护得非常严,什么事情让师父来处理就好了,你安心的修行。你只要是凡夫,你若是承认你是凡夫,你就要听师父的话,你听懂了吗?你若是承认你是凡夫你就要听师父的话,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谈,因为我录影带看太多了,看到都会怕了。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没有什么理由,对不对?没有什么理由。还有一部片子是这样演的,她先生非常相信这个妻子,他这个妻子,每天正常的上班、下班,每一次人家要是告诉他:你妻子有可能红杏出墙了。他就绝对不相信,为什么他不相信呢?因为我太太天天准时回家,按时上下班。告诉他多少遍,他就是不相信,他一直认为别人在破坏他们夫妻的感情,而他的妻子也知道,也知道自己不对,他的妻子爱上公司的经理,经理对她特别好,非常慈悲,她先生也对她非常好。照理说这已经是非常圆满的家庭了,但是因为在公司里,每天见面,经理也对她非常好,于是日久就生情了。她这个妻子也知道,自己很对不起她先生,她也多次的痛苦、挣扎、哭泣,也跟这位经理讲得很清楚:我是有夫之妇,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对不起我的先生,我先生也是很好。这个男的也对她很好,他说:我也知道我们两人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也应该成全你。两人都懂得这些人情义理,可是两人还是继续联络,就是无法斩断情丝,两人都希望对方幸福,两人的心情都一样。她先生也很相信他这个妻子,然后剧情就这样一直演下去。所以讲到这个凡情,就是束手无策,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就是只有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没有答案,看遍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答案,没有办法。所以若是说,今天我们是走在家这一条路,你想想看,你有多会防范,你有多会紧迫盯人?要是我,都不需要紧迫盯人,太太不能去上班,你乖乖待在家里,负责生小孩就行了,你都不用去上班,这种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吗?不可能。不然以后出门就要带绿帽子,当龟儿子了。凡情嘛,这就是我要告诉诸位的。今天举这么多例子,就是要说,凡夫绝对没办法,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凡夫之情。非圣人之情,圣人的情就不一样,他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他无所着,甚至你要自己奉献出去,他连碰都不要碰你,为什么?他是圣人嘛。

    【问:云何是凡情?云何是圣情?答:若起二性。即是凡情。】

    若起二性,起这个对立的二元论,那就是凡夫之情。

    【二性空故。即是圣情。】

    他没有那种对立的东西。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

    经典说:言语道断。言语道断就是说这个语言不能讲。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我们所讲的不可议,然后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不可思议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句话就是我们所讲的这样子。言语语道断就是这个真理不是用语言可以讲的。心行处灭,你心想要去思维这个圣人的境界,那没有地方可以思惟。心行处灭,你的心,意识形态里面当下除掉,它的道理怎么样呢?其义如何?

    【答:以言显义。】

    用语言来彰显道理,得到道理后,就不用语言了(【得义言绝。】)。言绝就是不用到这个语言。譬如说我要去文殊讲堂,譬如说你在火车站,你问人家:我要去文殊讲堂,我应该怎么走呢?人家就指引你怎么走,用这个语言形容:你经过二圣路,到一心路的交叉口,在那里就可以看到一块招牌。按照对方所讲的,就找到文殊讲堂。指引他之后,也许他真的找到了。所以语言虽然是假的,但是可以让你得到真的,所以语言它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是它能让你悟入这个中道的道理、佛的道理,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共聚一堂来听经闻法,无非就是要开采、开发出我们每一个人本性清净的智慧,所以有很多人,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来感谢师父:我今天非常感谢师父,为我开智慧。我说:你这样讲就错了,你本身就是佛,不是我开你的智慧,只是因为你接受我的道理,你自己开发你本来的面目,你就是佛啊,你何必感谢我呢?你就是佛啊,你的本性就具足一切,神通妙用自在,这跟师父没有关系,人家把这个功德归向给师父,全部一切法不受,这样我就不会我慢,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你本来是佛,是你自己要来学佛的,不是我拜托你来的。所以【义即是空】。道理就是空,当下就是空,你拿不出来啊,道理你拿不出来,所能显示的,只有用语言、文字、音声。

    【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

    道就是绝言,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能感受。你说师父今天,我曾经告诉诸位,我感受到无生的气息,这只是一个语言,但是我是什么心境,你根本就不知道,对不对?你怎么知道我现在在感受什么呢?讲不出来啊,但是不得不讲啊。

    【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

    得义,得到这个真理,是实际,就是不虚伪,那就是完成了毕竟空的道理。实际简单讲,就是绝对的实相,实相的道理,更不起观,

    【不起观故。即是无生。】

    因为用语言不能言说,心行处灭,以意识不能猜测,谓得义实际,真正得到真理的实际,实际的道理就是实相。更不起观,你根本就不用起观,既不起观,你能观的东西没有了,能观照的心都没有,当下你就是无生。

    【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

    一切境界,色性就是一切境界,当下就是空。菩萨、在座诸位,一个人修行修到当下他所见的一切境界都是空的东西,你想想看,他还需要烦恼什么呢?菩萨,你们若是还不放下,只是痛苦自己。听这么多经典,今天应该是大彻大悟的时候了,你们云何还在分别性当中执着,云何还在世间的假相中,在浮华不实的世间里,你还一直认定,有真正的感情,有真正的名利呢?有真正的这个世间呢?世间本来就是不可得的世间。你读到博士、硕士有什么用?拿到超博士有什么用?你拥有无量无边的财富有什么用呢?你告诉我。色性空,一切法到最后,也不必等到最后,当下就是无常。

    【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

    万缘俱绝就是既然一切境界都是空性的东西。万缘,天底下一切现前的事物,完全无碍,一看就知道法法都是虚妄,一切法都可免,一切法都可以避免,就像没有一样。譬如一下子是有人要娶妻,送喜帖,高高兴兴来迎娶,30:22一下子是有人要出嫁,办得很热闹、很丰盛,客人很多,一下子散掉,什么都没有,对不对?

    【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

    你的心就不会分别,你就不会执着。

    【问:如如者云何?】

    什么叫做如如呢?

    【答:如如是不动义。】

    不动的意思。

    【心真如故。】

    心真如,真就不是假,那就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动,就是因为空性,悟到空性的真,而不动的心叫做真如。心真如,

    【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

    过去诸佛就是保持这个如如不动的清净心。

    【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

    行什么行呢?行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无一尘可染,当下即空,破除一切相,无所住,离一切相,亦是行此行,

    【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

    在座诸位,法师、居士,你说解脱很难,你看,一念之间就是本来面目。所以我跟诸位说,我们硬是要自己逼死自己,就是这样,硬要把自己置在一个很痛苦的绝望里面,其实没有所谓的绝望。因为什么?因为你有所希望,所以有所绝望,因为你的希望的起点,就是绝望的开始。如果你对任何事情不抱任何希望,你只尽你的心力,尽人力,听天命,你并不祈望将来有所成就,任何的事情,你就是尽心尽力去做。所以普门杂志今天问我一个问题,他问我:当初你出家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没有,我不曾这么想过。哪有什么成就不成就的东西?我跟他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就像树木,你只要认真的栽种,认真的照顾它,这棵树若是长得枝叶茂盛,它的树荫自然就遍覆得广。这个叫做修行没有什么诀窍,老实、不夸张、谦虚、智慧、守规矩,就是这样子。我今天种树,一起照顾它,我很认真的照顾它,除这个杂草、施肥,一直照顾它,帮它浇水,这个树干愈来愈大,它将来往下扎根,往上就结果,你不怕没有水果吃。我当时要出家时,我哪有在想:我将来有什么大的成就,能够替众生服务什么,我没有这样想。我只是说,出家第一个,要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因为我的学历够,我的文学造诣相当不错,我在建国中学,国文都是第一名,作文都是第一名,所以我的文学造诣很不错。而且考国文,或者只要是背的,地理、历史,每次都是九十九分、九十八分,没有低于九十五分以下的,所以我对背书很有一套,建国中学的物理学,它的物理学、化学、英文又强,很强,建国中学的人考台湾大学,不是一班只考上一、两个,都是整班全上的。你若是读建国中学,你问人家:你们班考上几个?会被人家笑死,哪有人这样问的?都是问:你们班几个没上?哪有人在问你们班考上几个的?没有人这样问的。喂,你们班考上几个?笑死人,在建国中学哪有人问:你们班考上几个?大家都是才子。所以说我们有先天性的条件。藉着世间的学问来看这个藏经,我只有一个观念,我要通达大藏经,我要大彻大悟,我只有这个观念。那么你想想,假设说我尽心尽力的修行,通达大藏经,能够悟道,你何必担心没有众生可度呢?所以刚刚出家的僧众,今天普门杂志这样问:你对这个戒疤未干的出家僧众,是不是要讲几句话警惕他们?戒疤未干就是所燃的三点戒疤都尚未脱落,你有什么话要警惕他们的吗?我只有告诉他们一句话:不要离师父太早,不要提早离开师门,愈早出去,愈早凄惨,愈晚出去,愈晚凄惨,要是不出去,他就永远不会凄惨。有师父照顾你,怎么会很凄惨呢?就是这样。因此我没有说,我要怎么样子的希望,我盼望未来。我们每一天,都是在希望、盼望、失望、绝望当中恶性循环,一直在恶性循环,一定的。每天都在希望,你每天都有得到东西嘛,然后就很高兴,你达到你的希望了,可是你每天又有失望,因为你又失去了某些。但是得跟失,这个是世间的真理,一定会发生的啦,这个世间一定会发生这种得失的东西啊。也许你现在拥有男女朋友、感情,但是你要觉醒,有一天你一定要失去的。当你得到的时候,无所挂碍,失去的时候,你就没有什么痛苦。所以十方三世佛,都是这样修行,保持一个如如不动的心。

    【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