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是令一切众生觉悟解脱,那就是一切觉人,就是一切都觉悟,解脱也。这一切都是万法唯心。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小姐,这部片子是法国片,一个法国的女郎,她出生于皇宫,皇宫里的人平时是不能出去的。皇宫都有打猎的地方,有一次她就去打猎,然后有一个英俊的男主角就出现了,但是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平民。法国有一个规定,皇族不可以与平民结婚。回皇宫之后,她整天都一直在思念这个男主角,皇宫里面吃的是大鱼大肉,又有很多女佣、婢女,女佣叫做婢女没错啊,有这么多人服侍,可是她内心就是一直无法忘掉这个男主角,所以那么好的东西,她就没有办法享受。有一天她就决定出宫,跟那个女佣人交代,又拿了很多钱给女佣人。女佣人跟她说:我本身跟在公主身边这么久了,你不用担心,我会帮助你,皇上要是问起的话,你就怎么跟他讲,随便应付一下。结果她就真的跑出皇宫了,就到处去找。来到一条河边时,这个男主角在河边搭了一间茅蓬,不是在那里静修,是因为很穷,用茅蓬来形容穷困比较适当。他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生活,屋里很简陋,也没有什么东西,他只是靠着打猎、捕鱼维生,祖宗的产业就是那块地,他就在那边开垦。结果真的让她找到了。两人相遇后,就在屋里简单的煮些食物,就这样随便的吃了一餐,用柴火烤着食物吃,整个脸沾上了灰烬,两人还是吃得非常高兴,晚上就围着火堆旁谈话。皇宫里绫罗绸缎、婢女,要什么应有尽有,可是她还是不快乐,屋里到处都浮现这个男孩子的身影,那么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心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所以你若是慢慢的看这个电影,或是其他一切事情,我们一切人类的表现,都是我们心境的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了解万法唯心造的道理。

    【经云: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一切色性空。】

    就是一切色法当体就是空性。

    【二义无别。】

    一切处无心,简单来说,你若是能够在这个一切境界里面,保持不起心、不动念,完全清清楚楚,不要多一层的错觉,那就是佛。我们现在就是多一层的错觉,硬是要把自己加上一种观念。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我们硬是要把这种不必要的东西、错觉的东西,加上一种错误的观念,扭曲了原态,我们的本性就是看到就是如如不动,清清净净,无论任何一切境界、善恶,我们都是欢喜心接受,本性是这种东西。但是我们不是,我们现在因为不了解本性,所以硬是要把本来的面目把这扭曲掉,因此就一直在生死里面打转。简单来说,一切色法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法,任何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事情,这本来就没有发生,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一切法不受,这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你硬是要把自己推上生死的边缘,佛也没有办法。

    【亦名色空。亦名色无法也。】

    意思就是说,一切色法当体就是空性,一切色法,当下就无有法可得,色无法。

    【汝若离一切处无心。得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

    这句话要注意听,这句话会误会,我现在读一遍,让你们清楚一点。如果离开了一切人事时地物,而以无心的状态出现,你如果以这种,如果你离开了一切,一切处就是人事时地物,如果你离开了一切处而无心,能够得到涅槃,或是是解脱,或是是涅槃,或者是寂灭,或者是禅定,或者是见性者,非,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意思就是说,想要离开这个烦恼,而能够得到菩提解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你若是离一切处,一切处就是,把笔划在底下写几个字:一切处就是烦恼的地方。我们众生能够有烦恼,就是一切处都有烦恼,一切处都有是非,都有斗争,都有分别心,都有执着,所以一切处。你若是想离开一切处,而修无心,那么你不可能得到菩提,所以菩提要在烦恼当中,当下去了悟,不能逃避它。所以说,你若是离一切处无心,你能够得到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绝对不可能。意思就是说,当下就是。下面说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这句话再念遍,你就很清楚了,一切处【当下】无心,加两个字的话,你就了解了,你就清清楚楚,一切处当下,你就无一切心,这就是真正在修菩提,你不必跑到深山林中,不必跑到人烟绝迹的地方,不必跑到玉山,不必跑到阿里山,不必跑到海底龙王的地方,也不必坐潜水艇,坐潜水艇跑到龙宫修行,都不必。一切处当下无心,统统解决,无量无边,智慧无量无边,神通无量无边,一切佛法统统具足,一点都不缺少。这就是真正在修菩提,这就是真正能够解脱,这就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涅槃,这就是真正的寂灭,这就是真正的禅定,乃至六度,都是见性之处。

    【何以故?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问:若有修一切诸行俱足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

    你只要有修,你就不能成就圆满,所以无有少法,你才能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若是有修一切诸行,具足成就,你就不得授记,所以得授记否?不得。

    【问:若以一切法无修。得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

    嗯?这就奇怪了。

    【问:若恁么时当以何法而得受记?答: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不以有行就是说,不能有一个修行的观念。亦不以无行,也不能说我在修空性。无行就是说,我修空一切行叫做无行,没有修行,叫做无行。那么连这种观念都不可以,那么不以有无的对立的观念,远离了有无的对立的观念,那么你【即得受记。】

    【何以故?维摩经云: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一切造作,诸行,就是一切造作的性相都是无常。

    【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拿笔划起来,从《维摩经》这里开始划,诸行性相,悉皆无常,《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诸行是常,无有是处。则没有一个常字。汝但一切处无心,你只要一切处无心,也就无诸行,为什么无诸行呢?无诸行就不造业啊,没有业,你就不会生死啊。亦无无行,也不能有那个我修空性的观念,即无诸行,这样你就一切都没有造作,也没有造作,当下就是空性,也不能有没有造作的观念,亦无无行。

    【即名受记。所言一切处无心者。】

    无什么心呢?这些话常常在念,不过还是常常放不下,念是有在念啦。

    【无憎爱心是。】

    不过还是常常有,没办法。所以听经归听经,恨归恨、爱归爱,对这个【着】你就是束手无策,知道归知道,却当作耳边风,不肯放下,也没办法,不放下就会滞碍不通,他就是不肯放下,你能奈他何?所以我只有同情众生,原谅众生,可怜,硬是要造作生死法,他明明知道,这样是生死六道轮回,他也甘愿,做一个情圣。情圣就是明明知道爱情、夫妻或是父母,憎爱是生死轮回之心,还是这样子。有一部电影,我觉得这个演得不错,那是在形容一个母亲,疼爱她的女儿,疼爱得发狂。这部电影是我很久以前看的。这个母亲就去抓邻居的女儿来代替,这部电影是这样演的,这个母亲很有爱心,因为她的女儿早夭,这个女儿很漂亮,她将女儿的尸体装起来,装进一个小小的棺材里,她的女儿已经变成骷髅了,已经死亡很久了,变成骷髅了,里面都结蜘蛛网了。因为她这个执着的心不舍掉,她就用一个棺材把尸体装起来,装起来之后,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因为人家这个政府或者是邻居,都不允许这个棺材、尸体,一直不拿去安葬,她就常常在圣诞节的时候,叮叮当、叮叮当……就举办舞会,请一些小孩子来家里。奇怪的是,之后失踪的都是小女孩,而且都跟她的女儿差不多的年纪,同样的岁数。有一次,这部片子的男主角是一个小男孩,他妹妹就是被这个母亲,也就是另外一个,被丧女的这个母亲抓走了,把小女孩抓来之后,她一直想疼惜小女孩,却把孩子关起来,可是关起来会死啊,她一直不让小女孩出去,就变成囚禁了。她是很疼爱女儿,可是她自己的女儿死了,现在想移情疼爱别人的女儿,想疼别人的女儿,别人怎么可能接受呢?因为她疼爱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关起来,整天让她看个够,也一样端饭、水果给孩子吃,因为是怀念这个女儿之情,一直到了发神经了。你要说她是神经病,她又很有爱心,她这种方法又不为法律所接受,变成掳人勒索,变成绑票了。这个小女孩的哥哥,便想尽办法要救她出来。所以说这部影片,虽然不是大战争的场面,但是他描述我们人的心态,那种病态,这个母亲是很善良的人,到最后被放火,这个哥哥跟妹妹逃出来,放火把她烧死在里面。她是一个很慈悲、很有爱心的人,但是因为她把慈悲、爱心幻化了,把别人的女儿当作是自己的女儿。所以这部影片也是造成很大的轰动,场面当然没有很多演员,但是在导演的拍摄之下,以及写这个剧本的人,也很厉害。所以我们人的爱,跟那个执着不放下,那种日子就跟神经病一样的,跟神经病没有什么两样。我告诉你们,我今天要是没有听到佛法,也是差不多会走神经病这条路,那根本受不了:我这么爱你,为什么你不爱我?为什么你要抛弃我?为什么不肯嫁给我?一定会这样想。我们人的无明一旦生起,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谈,一直想跟她结婚,一直想跟她生儿育女,一直要占有她,强烈的嫉妒,那里面所充满的爱、恨、嫉妒,没有任何的理由,虽然她很不好,但是也不容许任何一个男众插手。我们人就是这样,没有佛法的世界,都是黑暗的人生。因此我们今天能够听到佛法,你想想看,既然能够听到佛法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错觉、神经里面,于错误的神经病里面,还在打转呢?像师父刚才讲给你们听的电影剧情,这部片子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了,憎爱心。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爱跟恨都不可得,对不对?所以我们想修行,就要看下面了。

    【言憎爱者。见好事不起爱心。即名无爱心也。】

    这段要划起来哦。

    【见恶事亦不起憎心。即名无憎心也。】

    太棒了。这一句就讲得很明显了,意思就是说,你看到一切好坏,跟没有看到都一样,那种心境充满了智慧,你对好坏清清楚楚,但是完全没有障碍,那种心就是我们的本性。不用此心修行,是大痴人啊,要得无上道,根本不可能。所以见好事不起爱心,即名无爱心,见恶事亦不起憎心,即名无憎恨心。

    【无爱者。即名无染心。】

    这个要划下来。

    【即是色性空也。色性空者。即是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自然解脱。】

    划到这个地方,太棒了。我们这个慧海大师,实在是不得了,大彻大悟的人,几句话就完全道尽了。你看,无爱,你若是没有爱,那个执着,那个念头,你就没有污染心,你若是没有污染心,色性空就是一切境界统统没有作用。一切境界空者,万缘俱绝,完全无碍。万缘俱绝者,自然解脱,你想想看,意思就是说,一切境界对你没有作用,那就是我们的本性,你当下便是解脱。

    【汝细看之。】

    细看之就是你好好的观照看看,你若是还未清醒,还没有悟到时。

    【若未惺惺了时。】

    你若是还没有很清楚了解时,

    【即须早问。】

    你要尽早问。早问,因为师父还在,要赶紧来问。

    【勿使空度。】

    你不要虚度我们的光阴。

    【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脱者。吾即终身为汝受大地狱。】

    那么你看他多么有把握。意思就是说,你若是按照我所说的去修行,若是不能解脱者,终身为你受大地狱的痛苦。

    【吾若诳汝者。】

    我若是欺骗你。

    【吾当所生处为师子虎狼所食。汝若不依教。自不勤修。即不知也。】

    你就不能解脱、了解。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努力努力。须合知尔。】

    须合就是说,你须要好好的去了解。这个【合】只是一种很有礼貌的劝告,【合】就是好好的,你须要好好的去了解它。诸位,我都这样想,譬如说我今天有很好的境界,像这个世间人说的:我娶到了好老婆,或是我嫁了好丈夫,或是现在正在谈恋爱,有个很好的对象,你很强烈的去执着这种东西,或是你拥有很多的财富,你冷静的思考看看:我放下这一些,也就是转个观念,我认真的修空性法,认真的执持这个佛号,求生极乐世界,再过三十年之后,我们就是一个解脱的圣者。在座诸位,千百万亿劫来,我们至今还不能解脱,是什么原因呢?爱与恨,这两个字是修行的癌症、致命伤,今天我们既然知道是这样,知道症结所在了,我们为什么不肯咬紧牙关,忍耐一下我们这些执着,在三十年、四十年后,最迟五十年,或许也不可能活这么久了,我们就要进入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走入解脱的境界了。无量劫来,经过多少地狱的痛苦,变成鸽子被人宰杀,变成鸡、鸟,变成长工受人使唤,变成牛替人犁田,受了这么久的轮回苦,今天我们遇到佛法,就快出头天了,就快出人头地了,为何我们还在男女的感情中执着呢?在座诸位,我们是应该执着金钱、名利、男女的感情,让它误了修行的大事,还是说我们应该放下无量劫以来生死的根本,这个爱跟恨的东西,急急切切的,咬紧牙关忍耐,全部放下,朝着解脱生死的路线走呢?你冷静的思考看看,用这个五十年的时间,三十年的时间,去赌无量万亿劫来的痛苦,这种赌局是值得一搏的,听懂了吗?1:00:15这种赌局是值得一搏的,等于下注一元,搏几百亿的金钱,你无量劫来为什么不能解脱呢?不肯啊!既不做早课,也不做晚课,心地功夫又不够,懒惰、懈怠,明明知道是生死法,又拼命造作生死业,你也拿他没办法。努力努力,须合自知尔。这已经是讲出肺腑之言了,该讲的都讲完了,要不要用功全看你了。听到师父这样说:哎呀,我们为什么为了一个男朋友这么困扰,今天来到这里听经,有的人是第一次来听,太好了,太好了。她的男朋友还很有把握,他想:她去文殊讲堂听经回来,一定还会打电话给我,因为她没有我活不下去。结果来文殊讲堂,听到师父这样讲,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打电话给他了。现在的功夫非同小可,你去死吧,我才不打电话给你,师父讲的,迟早都会死的,这样就解脱了,完全解脱了。所以修行是做不做而已,全看你做不做而已。所以善知识的话听得进去,几句话就解决了。善知识的话若是灌输不进去,我执像钢板,硬梆梆的,打不进去,我相太重,那就没办法了,费尽唇舌也度不了。道理师父已经为你解释得很清楚了,做不做就全看你了。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

    诸方,就是四方。

    【诸方门人】

    也就是四方的修行人。

    【参问语录】

    来参访慧海大师。

    【师讳慧海。】

    这就是在介绍他的名字,【讳】就是尊称。他往生以后,人家不敢直接称他的这个名字,所以叫做慧海。

    【建州人。姓朱氏。】

    跟我们法然师同姓,姓朱,姓朱的都是贤人,你看法然师也很厉害,个子虽然小,禅定功夫很深,不会执着。我觉得矮个子都比高个子厉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好像有一点自夸的意味,高个子也是有很厉害的,不过感觉上,矮个子的往往比较厉害。

    【依越州大云寺】

    这都是一个地方,建州啦,什么越州啦,这都不用去了解,反正在哪里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地方。

    大云寺【智和尚受业。】

    这就是他的师父,跟着他修行,所以他的师父叫做智和尚。

    【初参马祖。】

    他就去参访马祖道一禅师。这个马祖不是北港那个妈祖,拜托你要参对,不要拼凑错了,你可不要像某位老人家写书,将两三百年的人全都凑在一块了,听了就想笑。这个马祖是禅宗的祖师。他便来参访马祖。

    【祖问:从何处来?】

    祖师大德第一句话一定这样问你:你从哪里来?曰,他就这样说。

    【曰:越州大云寺来。】

    我是从越州大云寺来,由大云寺来。

    【祖曰:来此拟须何事?】

    这个【拟】就是准备。你来这里,你准备要做什么呢?你要做什么事情呢?【拟】就是就是预先计划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来这个地方,你是准备要做什么事呢?

    【曰:来求佛法。】

    我是来求佛法的。这个祖师,马祖就说了。

    【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祖师在讲话都是一针见血。自家宝藏就是说,你自己就有一个清净的本性,你只要回光返照,你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你为什么不照顾自己的本性,把清净的宝藏照顾好呢?你抛家散走做什么呢?离开你的地方,跑到我这个地方,散走做什么呢?我这里一物也无。因为禅宗是毕竟空,当然无求法者,无法可求,说法者无法可说,当然是一物也无,要求什么佛法?你是求什么佛法呢?

    【师遂礼拜问曰:】

    师就这样问。

    【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这个【阿】字就是口头语,没有什么意思。啊,那个慧海自家的宝藏,啊,是哪一个呢?啊,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呢?这个【阿】只是口头语,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阿】就是等于说我们现在,如果讲一句比较接近的就是说:是谁啊,那个,是谁啊,我慧海自家的宝藏呢?

    【祖曰:即今问我者。】

    你现在跟我说话的,你就是,你就是。

    【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

    前后只有两秒钟,开悟,生死解决了,哪像我们搞了一牛车,搞到今天,我讲得口沫横飞,你们还是没有消息。师于言下大悟,只有几句话而已,你看看。师曰:即今问我者是。我现在念一遍给你们听:现在问我的就是,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无欠少,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这样才花三十秒而已,我念一遍,只花二三十秒而已,师于言下大悟。我们也是言下大误,误会的【误】,那差别可就大了,言下大误,听错了。

    【识自本心。】

    就了解他自己的本心。

    【不由知觉。】

    不是用意识的感觉。

    【踊跃礼谢。】

    不是从知觉里面,是从本性悟出来的。踊跃就是很欢喜的礼谢。

    【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年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

    师侍六载,【师】就是慧海禅师,侍奉马祖道一禅师六年,六载就是在马祖道一禅师之处六年。后因受业师年老。翻开前面那一页,受业师,第三行底下,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就是回来照顾这个智和尚,受业师,就是回来越州,就是他师父年老,年纪大了。你想想看,大彻大悟的人,还不忘他师父的恩,哪像现在的徒弟,跟师父大呼小叫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顶嘴,怎么敢跟他师父一支长一支短呢(顶嘴)?现在的徒弟就很难教化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感恩他师父,他师父有没有开悟不管,但是他知道师父年纪大了,又回来照顾他。照顾他。遽然归奉,遽然就是突然,因为突然病了,年纪大了嘛,所以【遽】是突然的意思,很快就回来奉养他的师父,受业师,乃晦迹。【晦】就是藏起来,隐瞒起来。晦,本来是指光线很暗的意思,阴天,或者是初一的月光,【晦】就是暗的意思。【迹】就是掩盖起来。【晦迹】就是不让人家知道,【藏用】就是隐藏起来,外示痴讷,外表示现得很鲁钝,【痴】就是看起来傻愣愣的,【讷】就是不会讲话。看起来傻傻的,不太会讲话,但是他却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所以

    【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姪玄晏。】

    那么这个【法姪】就是出家人的眷属。譬如说我的师兄,同样是煮云上人剃度的我们师兄弟,我的师兄剃度的徒弟,他就要称我师伯。法姪就是出家的眷属的称呼,就像世俗人所说的侄儿一样,玄晏。窃出就是偷,偷偷的。

    【窃出江外呈马祖。】

    偷偷的将他的著作拿出来。江外呈这个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看完之后。

    【祖览讫。】

    看完之后,

    【谓众曰:越州有大珠。】

    越州这个地方有一颗大珠。

    【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

    因为他已经大彻大悟了。

    【众中有知师姓朱者。】

    大众当中,有人知道慧海禅师是姓朱。

    【迭相推识。】

    【迭】就是互相,迭:互相。【推识】就是说为他人介绍。互相介绍:你应该去那里参访,这位祖师是开悟之人。

    【结契来越上。】

    结契就是结伴,【契】就是约好。约好了,大家一起来越州参访。

    【寻访依附。】

    依附就是依止,寻访就是参学,来参学,来访道、访问、参学,依附就是来请教他,依附就是依止他。依止就是停止的【止】。

    【是号大珠和尚。师谓学徒曰:】

    慧海他就这样说:

    【我不会禅。】

    我不了解禅。

    【并无一法可示于人。】

    两个立叫做并。我这里连一个法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开示大家的。

    【故不劳汝久立。】

    我这个地方无一法可开示你,你不需要站这么久等待。

    【且自歇去。】

    你自己好好的去休息。

    【时学侣渐多。日夜叩激。】

    叩激就是求问。

    【事不得已。】

    这是不得已的,参访的人太多了。

    【随问随答。】

    随问就随答。

    【其辩无碍。】

    所以他的辩才就无碍。

    【时有法师数人来谒。】

    【谒】就是参访,就是来拜访。

    【曰:疑伸一问。师还对否?】

    【疑伸一问】意思就是如果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问你,那么师你是不是还对?你是不是要回答我呢?疑伸一问,师还对否?我现在准备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要回答呢?

    【师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深潭就是那个潭水很深,潭水很深的时候,月亮在天上,映现出月亮的倒影。你任意撮摩,意思就是说,你任意的撮摩,因为世间总是虚妄的东西。月亮是真实的,投射到这个水里面,变成虚妄的月影,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在虚妄的世间里面,你怎么问都不要紧。意思简单来说,他得到毕竟空的这个观念,你怎么问都没有障碍,深潭里面这个月影,这个潭里面的月影,我们伸手去摸的话,一定摸不到,看是看得见,随便你怎么捉取,任你怎么捞月,统统捞不到。意思就是说,虚妄的人生本来无可得,你怎么问都有办法,你尽管提出问题来。

    【问:如何是佛?师曰:清潭对面。非佛而谁?】

    清潭对面,非佛而谁?清潭对面,就是讲这句话的人就是佛。那么这句话也可以说,如果有人去清潭面前照射,照射就是说我去看倒影,虽然是虚妄的影像,那个当下就是佛。意思就是虚妄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清潭月影,投射到月的话变成月影,但是如果你到清潭去,对着面照,照着这个清潭的水,那个就是佛。虽是虚妄的东西,本来就是真实,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非佛而谁?那不是佛,又是谁呢?在座听经的诸位,你们现在就是佛,非佛而谁?

    【众皆茫然。良久。】

    【良久】就是经过一段时间。

    【其僧又问:】

    他又问。

    【师说何法度人?】

    你是说什么法度众生呢?

    【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我并没有说任何法度众生。说法者无法可说。

    【曰:禅师家浑如此。】

    修禅的人都是这样子,讲那个话,不晓得在讲什么东西。禅师家浑如是。这个【浑】就是全部都是这样子,讲的话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浑如是,都是这样子。

    【师却问曰:大德说何法度人。】

    大德你是说什么法度人呢?

    【曰:讲金刚般若经。师曰:讲几座来?曰:二十余座。师曰:】

    这部经是谁说的呢?

    【此经是阿谁说的?僧抗声。】

    抗声就是说不满,不满他的话,因为当然是谁讲的罗。抗声就是说,表示心很不满、不平。抗声,【抗】就是有一点不满。

    【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

    禅师你真是爱说笑,这本来就是佛讲的啊。

    【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

    就像六祖讲的:试说看。六祖常常问的那一句话:试说看。你说说看。吃力了,这下子就吃力了。此经什么人说的?你若是如来所说,如来有所说法,这样就是诽谤佛。佛陀说:如来没有说法。这样就不了解佛的意思。要是说这本经不是佛说的,那就完蛋了,因为一切经典都是佛说的,此则是谤经,请大德说说看。

    【僧无对。】

    无言以对。

    【师少顷又问:】

    过了一会儿,师又问:

    【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德】请你说说看,

    【且道阿那个是如来?】

    哪个是如来?你说来我听听看,什么是如来?

    【曰:某甲到此却迷去。】

    某甲就是自称:我到此时有些迷惑了。

    【师曰:从来未悟。】

    你根本就不悟,

    【说什么却迷。】

    你连悟都没有,你说什么迷呢?却什么迷呢?

    【僧曰:请禅师为说。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其僧再礼拜。】

    再次礼拜。

    【愿垂开示。】

    请你慈悲开示。

    【师曰: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何得忘却?】

    如来即是诸法如义,你怎么可以忘记呢?

    【曰:是。是诸法如义。】

    没有错。

    【师曰:】

    慧海禅师就说,大珠和尚就说:

    【大德。是亦未是。】

    大德你说是,实在是不是。

    【曰:经文分明。那得未是?】

    哪个不是呢?这慧海禅师说,意思就是说,哪个不如呢?大珠和尚就问他:

    【师曰:大德如否?】

    你如吗?意思就是说,你的心有没有如如不动啊?

    【曰:如。师曰:木石如否?】

    那么木柴跟石头是不是也是如如不动呢?

    【曰:如。】

    对,也是如,也是不动。

    【师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

    两者有没有相同呢?

    【曰:无二。】

    不二,都一样。第六页。

    【师曰:大德与木石何别?僧无对。】

    糟糕,到这里又停下来了。

    【乃叹云:此上人者。难为酬对。】

    【酬对】就是问答。这个人很难问问题,也很难回答,难为酬对。这个【酬】就是一种回馈给对方叫做酬。你来做工,你一天的报酬多少。【酬】就是说回馈给对方叫做酬。这个人很难应付,没有那么简单,人家是大彻大悟之人,我们能跟人家谈上什么话呢?我告诉你,你跟大彻大悟的人说话,你一定输的,你是绝对讲不赢他的。佛法是圆通的,你怎么讲得过他呢?他怎么讲都对。

    【良久却问:如何是大涅槃?师曰:不造生死业。问曰: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

    这个要划下来。

    【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如何是大涅槃?什么叫做大涅槃?不造生死业。问:什么是生死业?大珠和尚说: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这个世间人会吓一跳:啊?求大涅槃竟然是生死业?意思就是说,你有所求,还执着有一个大涅槃可求,大涅槃就无一法可得,哪有什么可求,求变成执,执就变成生死业,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你还有一个垢净的观念,还有一个垢可舍,还有一个净可取,不能当相即道,不能当下如如,你就不是道,你就是生死业。有得有证就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什么叫做不脱对治门?就是说:哎呀,我的习气不好,我控制一下。对治门就是控制一下,你没有把那个控制,变成一种自然的本性,你就是生死业。本性不能让你控制的。我现在在生气: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一直忍耐。那还是生死业啊,一切法根本无相嘛,连那个忍耐的观念都没有嘛。这个就是本来的东西啊。不脱对治门,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人不肯布施,我现在学习布施,我一直布施……我在布施。那么你那个念头,你为了对治这个悭贪,你拼命的布施,那也是生死业啊。菩萨布施一百元,不执着一百元,菩萨布施一百万,他也不执着一百万数量对他也没有什么作用,他根本不要对治,他连得都没有,哪里有施?他连布施的观念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施舍?所以不脱对治门。对治门就是专门对治我们的缺点,你没有摆脱那个控制的念头,那就是生死业。

    【曰:云何即得解脱?】

    要怎样才能说是解脱呢?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笑死人了。你看禅师在讲话,实在是很厉害!

    【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你就按照你的本性,去反应,去反射,一切随缘,你就是无等等,这个就是最高的境界,不假任何造作。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没有人束缚你,你何必求什么解脱呢?你是要绑住什么呢?你要绑住什么东西呢?对不对?云何即得解脱?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是。直用就是用本性的妙用,本性的造作,就是平等法,无等等法,没有一法比这个更了不起。

    【僧曰:禅师如和尚者。实谓希有。礼谢而去。】

    像和尚你这样的禅师,很了不起,实在是希有,礼谢而去。

    【有行者问:】

    有一个修行人问。

    【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

    即心即佛,那么到底什么人是佛?他说:那么你疑哪个不是佛?你说来我听听看。

    【指出看。】

    你怀疑哪一个不是佛?你指给我看看,哪个不是佛?

    【无对。】

    默然不语。所以遇到禅师都要默然,默然也不对,默然也是执着。

    【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划起来。通达了本性的道理,你面对一切境界就无障无碍。若是不悟,你就永远偏离。【乖】就是违背,【疏】就是离得太远。好了,我们那个信封到今天还没有做好,还有没有剩下来啊,你们今天帮师父一个忙,不要一直拖啦,拜托。不要一直拖拖拉拉的,这样不好,楼上的人拜托一下,师父请求你们,拜托拜托,我讲经给你们听,你们帮我装信封,拜托。你们法师到楼上去,因为这里有女众,不好。我们还没有到本自无缚,不用见面。我们还没有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还是躲在楼上比较安全,因为你们这些女众太可爱了。这个信封,拜托拜托,最好今天就把它做完,稍微慢一点回去,你们假设说,让你们慈悲喜舍啦,大慈大悲啦,就这样子,希望你们能够帮忙,现在才九点十分,人多一起做才会快,有时候一天才来两三个人帮忙装信封,那就要做很久,那很拖延时间,师父已经讲了一个钟头再四十分钟了,对我的责任应该已经交代得过去了,希望你们从九点十分做,至少也做一小时,蔡淑芬你负责一下,拜托,谢谢大家。若是要借钱给师父的人,下课后拿来我这里交,不要紧,我在这里等钱。好,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卷下第七页,正面算来第四行,《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第七页,前面算来第四行。

    【有律师法明。】

    我们讲堂也有一位法明师。法明

    【谓师曰:】

    法明律师就对大珠和尚这样说。

    【禅师家多落空。】

    意思就是说,参禅的人都落在空虚当中。落空就是不着实际。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却是座主家多落空。】

    实在是你们才落入空当中,虚无缥缈的东西。

    【法明大惊曰:】

    法明大惊这样说。

    【何得落空?】

    我们怎么会落入空呢?

    【师曰:】

    你研究戒律的东西,戒律都是写在经典上。

    【经论是纸墨文字。】

    以前没有打字,以前都是用毛笔。用纸、墨、文字。

    【纸墨文字者俱空设。】

    空设的意思就是方便而设,这个【空】就是解释做只是方便而设的。为什么说方便而设呢?

    【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

    意思就是说,于声上,就是说我们讲话,佛讲出来的法,透过文字,将文字写在纸上,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经论,所以经论是纸跟墨、文字所组成的,最初是由佛的音声而来的,所以音声变成有形的东西,那么就是文字,所以说:于声上建立名。【名】就是名相,【句】就是比较长的名相,叫做句子,所以建立名句等法。

    【无非是空。】

    意思就是,这个【空】就是不实在的,声音、文字、经论,那都不是实在的,无非是空,就是这个都不是实在的。

    【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

    座主,也就是说你执着于教体,佛所教的这个体性里面,岂不落空?难道没有落空吗?

    【法明曰:禅师落空否?】

    禅师啊,你是不是落入虚无缥缈的东西啊?不扎实际修行的东西啊?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不落空。】

    这里的【空】不是空性的空,这里的空是指虚无的东西,不实在的,不是真正在修行。大珠和尚说:不落空。修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曰:何以不落空?】

    法明律师就这样问:你为什么没有落入虚无的空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这样说。

    【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文字就是【大用现前。那得落空。法明曰: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

    我们若是一法不达,不能叫做悉达。他将印度话的siddhartha误会成中国话。梵语【悉达多】是一切义成就,他现在将音译【悉达】是把它当作中国字,所以说知一切法不达。他解释为:【悉】就是一切,【达】就是达到,其实【悉达】,不是这个意思,siddha那是一种印度音,他将之解释为中文,所以很吃力。所以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大珠和尚就这样说(【师曰:】):你这个学戒律的人,研究戒律的人,

    【律师不唯落空。】

    不是只落入空,落入不着实际的修行。

    【兼乃错用名言。】

    又用错文句了。律师作色,也就是不高兴,就问。

    【法明作色问曰:】

    也就是不高兴。

    【何处是错?】

    错在什么地方呢?

    【师曰:律师未辨华竺之音。】

    【华】就是中国,【竺】就是印度,你是学戒律的人,大家称你为律师,竟然连中国话跟印度梵音都分不清楚,大珠和尚说:

    【如何讲说?】

    要怎么为人解说呢?

    【曰:请禅师指出法明错处。师曰:岂不知悉达是梵语耶?】

    你难道都不知道。佛陀所讲的这个都是印度话吗?他讲的siddha那不是中国话,不能解释说:【悉】是一切,【达】叫成就。不是这个意思哦。所以岂不知悉达是梵语?你难道不了解悉达是印度话吗?难道你不了解sidha是印度话吗?

    【律师虽省过。】

    省过就是反省:确实没有错,这是印度话,是我误解意思了,解释成一切通达,这样是错误的。

    【而心犹愤然。】

    心中还是有愤怒,这个就是修行没有从心地上下手。修行如果从心地上下手的话,连习气都断,连那个愤愤不平的习气都没有。所以讲实在话,禅还是最厉害的,即心即佛嘛。再看底下的小字。

    【具梵语。萨婆曷剌他悉陀。】

    萨婆曷剌他悉陀,这就是【悉达】全部的语言,【悉达】的音就是萨婆曷剌他悉陀。

    【中国翻云:一切义成。】

    一切的道理都有成就。

    【旧云:悉达多。犹是论略。】

    还是错误,而且把人家省略了,虽然翻成:悉达多。还是一个错误,又把人家省略了,全部应该讲:萨婆曷剌他悉陀。那就是说,中国话翻译成一切义成就。以前翻译成:悉达多,还是一种错误。第九页。

    【又问曰:夫经律论是佛语。】

    那是佛讲的道理。

    【读诵依教奉行。何故不见性?】

    这个律师就这样问:经律论是佛讲的道理,我按照经典读诵,依教奉行,这么久都不能明心见性,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如狂狗趋块。师子咬人。】

    【狂狗趋块】,太会形容了,这个禅师实在是太厉害了。【狂狗】就是比喻做学佛没有正知见的人,趋块就是比喻,执着文字、声音、笔墨的那个专门研究佛法的人。【狂狗】就表示说错用心,他学戒律,自称为律师,别人恭称他为律师,可是不懂得心地法门,不懂得明心见性的法门,【狂狗】表示知见,没有在心地上真的下功夫,【趋块】就是指执着于文字的律师。意思就是说,他外表看是依教奉行,可是心地上没有下手,只是变成学术的研究而已,虽然有一点点研究的功夫,可是习气不断、烦恼不断,不见性嘛,所以如狂狗趋块,就像一只狗,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家丢一块石头给他,他跑过去就要咬了,那个石头不是狗的食粮,狗吃石头是不会饱的,人家随便丢一个块状的东西过去,就跑过去咬了。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心要学佛,可是拼命在这个文字里面打转、打转,文字不是法,不是本来的东西,错用心就喻为狂狗,趋块就是执着文字的意思,就像狗,随便丢一块石头给它,或是丢一块骨头给它,那根本是吃不饱的东西,它也啃得很高兴,自己还觉得很有成就。狗正在啃骨头的时候,你要是走近一些,其实你只是想从旁边经过,你只要从它身边走过去,狗就凶狠狠的瞪着你,一直瞪着你,看你是不是要来抢它的骨头,等到你走远了,那只狗才会安心的啃骨头,不然就一直咬牙切齿,狠狠的瞪着你,意思就是说,你没看到我正在啃骨头吗?你休想跟我抢。人也是这样,执着在文字上,觉得自己很有修行,就是这样:我是律师哦。律师,照样被治得服服贴贴的。不明心地,所以没有学顿悟法,就无法明心见性。狮子咬人,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狮子本来是不吃人的,它吃其他的动物的,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一个正常学佛的人,怎么在文字、音声里面打转呢?那根本就是错误嘛,要在本性上打转嘛。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饿昏了,没有东西吃就咬人,所以

    【经律论是自性用。读诵者是性法。】

    经、律、论,这是由佛的本性所流露出来的东西,我们按照着读诵,这是本性所产生的一种妙用之法,云何在文字、音声当中执着呢?经律论是自性用,所以一切经律论,都是通达我们本性在作用的东西,我们读诵的这些经典,这就是我们的性,本性具足的法。

    【法明又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

    他有姓名吗?

    【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法明礼谢赞叹而退。】

    连学戒律的人,也无法胜过禅宗的人。再来,学戒律的还不够看,下面那个是三藏法师。

    【有三藏法师问】

    三藏法师就是通达经、律、论者,凡是通达三藏,叫做三藏法师。有一个通达经律论的法师,或者也许是他的名字叫做三藏法师,他就问了。

    【真如有变易否?】

    真如是不是会变化呢?

    【师曰:有变易。】

    会变化,没有错。

    【三藏曰:禅师错也。】

    大珠和尚问(【师却问:】)。

    【三藏有真如否?】

    你有真如本性吗?

    【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

    因为不会变化嘛。本性若是不会变化,那么从前的贪嗔痴就无法转变。

    【岂不闻善知识者。】

    你难道不了解善知识者。

    【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就是菩萨戒,就是我们所讲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摄律仪戒就是说,我们修行人要持戒律、有威仪。摄善法表示一切善事都去做。饶益有情就是宽恕一切众生。那么这就是菩萨戒。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就是这样子,三聚净戒难得闻。

    【回六识为六神通。】

    我们的本性有真如,真如也是会改变的。回六识,过去是分别心、执着心,当下转过来,变成六神通。六神通我们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

    【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你永远不会变啊,你过去是凡夫,现在还是凡夫,因为不会变嘛。所以说转识成智,这是一定会变的东西。

    【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

    就是刚刚。

    刚才【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

    那就是不开悟的人就是搞不清楚,虽然通达三藏也没有用,等于不通。

    【如何即是的当?】

    这样哪一个情形,才是真的是最恰当的呢?你先前说真如有变易,随后又说真如没有变易,我说真如有变易,你就说我是凡夫,我说真如没有变易,你又说我是外道,到底该怎么解释呢?大珠和尚说。十一页。

    【师曰:若了了见性者。】

    如果你清清楚楚,明心见性的话。

    【如摩尼珠现色。】36:58

    摩尼宝珠无色。

    【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我们的本性也是这样,你要说它变亦得,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你要说它变,它能够变烦恼为清净,但是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为什么?无始劫以来,它永远是这样子。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过去的祖师大德就讲过这句话,随缘认得性,如果你随缘能够认识一个无所住、清净的本性,无喜亦无忧,你也不会高兴,你也不会烦恼,这就是大喜。我们随缘就变了性,我们都是变性人,把本性变成烦恼。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同摩尼宝珠映现色彩,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