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也就是禅宗。【实不可测。】

    太不容易了。所以上次我告诉诸位,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我们每天在拜佛,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明心见性决定灭罪,没有大彻大悟,决定不能灭罪。何以故?还是继续造业。譬如说我今天拜佛求忏悔:我要改过自新。但是你没有明心见性,习气仍然存在,仍然是用意识心,你虽然不会去造杀盗淫,不过你内心起心动念的烦恼放不下,因为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空一切相、一切法了不可得的思想,所以存在我们心中的,都还是意识的分别。我们今天虽然拜佛求忏悔,不过到了明天,毛病又会起来了,所以拜佛无法灭罪。这就是凡夫,只能结个善缘。不过你说拜佛无法灭罪,也不对,明心见性的人,他拜佛就是拜自性佛,一切烦恼皆悉停止,当下都是大智慧的光明显现出来,所以他用一点观照的力量,就能烧尽一切烦恼,所以拜佛能够灭罪。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决定灭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还是继续轮回,就是这样,看你用什么心拜佛。

    【有道流问:】

    【道流】就是外道,学外道的人。有道流,有一个外道这样问:

    【世间有法过自然否?】

    自然就是没有什么道理,你直接就是必须接受它,叫做自然。世间有哪一种法超过自然否?

    【师曰:】大珠和尚说,【有。曰:何法过得?】

    哪一种法能超过自然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能知自然者。】

    那就是超过自然。

    【曰:元气是道否?】

    我们人的元气、气脉,身体当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或是天地之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

    【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师曰:】

    这是错误的。

    【知无二人。】

    知道元气跟道的,这是同样一个人。

    【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

    下面这十个字,你要划三条线,若是想修行,这十个字就是提纲挈领,修行所有的意思,都在这里面,就是这十个字。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就是这十个字。心逐物就是心理控制不住,一直被这个欲望束缚,一直追求这个欲望。【物】就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受到外在的力量的影响,意思就是只要你这个心,会受到外在的赞叹、欲望、感情的引诱,统统不是正。这个【物】包括有形无形的,有形的感情、无情的欲望,只要外在的存在的事物,会动到你起心动念,偏离这个空性,偏离这个正见的佛性,统统叫做邪,所以心逐物为邪。简单来解释,心若是追求欲望就是邪,再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心若向外追求就是邪,也可以这样解释,【物】就是外面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了解,心外有法,这是外道。我们整天就是在追求这些外境,举一个例子来说,男人整天就是忙于事业,或是为了名投入选举,或是为了交女朋友,两个人就打架,读高中的学生都会这样,看到女孩子走过来:这个马子很正点。然后就凑上前去搭讪了。这个就是没有佛法的素养,所以为了争一个女孩子,就打起来了,甚至惹上杀身之祸。所以说:女人是祸水。应该说男人自己还没有觉悟,不能说女人是祸水,只是说女人比较喜欢斗争,气度比较狭小,若是男人能够掌握自己本身,这个不影响的,心逐物为邪嘛。对不对?不过讲归讲啦,因为我现在悟到了,才会讲这些,以前也是迷迷糊糊的,也是有一阵子茫茫然的,都一样啦,心逐物为邪。所以现在讲,是清醒时所讲的话,没办法,醒时说梦中事,现在算是检讨啦,在梦中也是觉得很美好,也是一样迷惑。应该算是先天性就让我的条件差,所以没有,我也没有争风吃醋的机会,你想想看,在打篮球的时候,读高中时考体育,考打篮球,队友拿到篮球,从来不会传给我,篮板球我也抢不到,就算拿到球也投不进篮框,我们那一队五个人,要是有我,就等于只剩四个人在打,我在队伍中算是多余的,所以每次都只能旁观,我就去福利社买支冰棒,坐在操场吃,每次打篮球都抢不到球,没办法。所以考篮球的时候,在高中考篮球的时候,考运球上篮,我们体育老师就说:一看就知道这个从来没打过球。就是一看就知道,我没有打过篮球。没办法,我不会的篮球,我最厉害的就是乒乓球,最厉害的,最拿手、最擅长的,打乒乓球不用靠身高,只要接得到球就行了。所以说:心逐物为邪,就是这样子。物从心为正,【物】就是说,一切境界都可以掌握在你的控制之下,你的心不会随着物的外表所转,也就是能够独立自主。简单来说,一切物、一切法不受,对你没有作用,简单来说,一切境界在你的心中显现的时候,完全没有作用,没有烦恼、没有嫉妒、没有恨、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没有恶的这个念头,从来不想去害人,内心充满着慈悲喜舍。46:43物从心为正,所有一切境界,都可以在你的掌握之下,佛就是这种心境,可是我们没有这种功夫,我们没有办法掌握这个境界,境界来时,我们抵挡不住这个诱惑,所以我们的心都是邪的啦,骂人家:你这个外道。其实你也是外道,都一样,还没有找到内道。

    【有源律师来问:】

    有一个律师来,源律师来问。

    【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你还继续用功吗?

    【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饭。困来即眠。】

    禅师在回答问题都很有趣,47:44肚子饿了就吃饭,人疲倦了就睡觉。

    【曰:一切人总如是。】

    这个世间人,谁不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

    是哪种情形不同呢?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

    我们吃饭时,哪有真正在吃饭?我们吃饭时总是挑嘴:这个好吃,这个难吃,这个很硬,这个煮得比较软,整天都在想:吃完这一餐,明天要去哪里,今天吃海霸王,明天去老李活海产,后天再去老地方。从前常常看到【老地方】的招牌,盘算着去那里大快朵颐。整天吃饭时就是一直分别,所以世人在吃饭时,不是真正在吃饭。

    【睡时不肯睡。】

    为什么?

    【千般计校。】

    我们想睡觉时却睡不着,晚上还要吃安脑丸,不然就是三更半夜爬起来绕佛,不然就是神经衰弱症,不然就是坐着一直想事情,百般的思索,所以千般的计校,睡觉的时候不睡觉,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摆平不了这个内在,千般计校。

    【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杜口就是无言以对,讲不过他。

    【有韫光大德问:】

    这个【韫】要卷舌音,不是一ㄣˋ哦,印光大师是念:一ㄣˋ,【印】是一的音,【韫】要念ㄩ的音,韫ㄩㄣˋ,我已经查过字典了,我就是有查过字典,才敢念这么大声,我要是没有查过字典,就会念小声一点,我今天就是有查过字典,才会念这么大声,ㄩㄣˋ四声韫,韫,【韫光】就是藏起来的意思,把这个光、光耀藏起来,韬光,【韫】就是隐藏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有一个大德叫做韫光,不是印光大师哦,不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那个印光大师哦,有一位韫光大德问:

    【禅师自知生处否?】

    你知道你从哪里来出生的吗?

    【师曰:】

    大珠和尚说:

    【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

    当下这一念就是无生,无生又如何论来处呢?

    【无离生法说有无生。】

    无离生法,不离当下这个生老病死的生法,当下而说这个无生,所以知生即是无生法,了解生就是无生法,不离生法,说有无生法,所以这个在小乘,小乘可能很少讲这个。新加坡来的法师,你听得懂吗?IuseTaiwanlanguageunderstand?新加坡来的,没办法,他师父在泰国,我去新加坡演讲,他就说要来依止我,但是他是受英文教育,只好一步一步来。小乘就没有讲到这个无生法,很少谈到这种东西,他们一定有:有苦可断,有集,苦集,有灭,有道可修。我们大乘佛法不是这样,知生就是无生,知生当下就是无生。无生,不离生法,说有无生,不能离开这个生灭的法,而说这个无生法,生法就是我们现在的躯壳、烦恼等等,身心,现在的身心都叫做生法,当下就叫做无生,所以

    【祖师云:】

    祖师这样说。

    【当生即不生。】

    把笔拿起来。若有所生,若将来有所生的话,也是不生,这句话要注意听:当生即不生。如果说,讲将来有所谓的生,那当下也是不生,方便讲当生。

    【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师曰:自不见性。】

    是你自己没有见性。

    【不是无性。】

    有一个徒弟,修行很久都无法见性,他师父是个大彻大悟之人,徒弟就来问师父:师父师父,我修行这么久了,都无法明心见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师父回答了一句话,很奥妙:你自己没有见性,不是本来没有性,是你自己没有见性,性就在你面前,你自己不认识啊。本性有何过失呢?哪里有离开你呢?是你离开本性啊,你硬是要把自己加上一层无明啊。哦,原来就是这样子啊。所以说,本性本来就存在,它没有得罪你,它也没有离开你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了解,本性当下就是,是你自己自不见性,不是无性。

    【何以故?见即是性。】

    注意听哦。这个【见】,如果用意识心的话,叫做眼识,如果用本性的话,叫做识性,意识当下就是本性,叫做识性。本性当下就是有见,见就是性,性就是见,性本来就有见的能力。也就是说,见本来就是性。我现在再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如果你用平等心见,无所执着心的这个见,见当下就是性,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见一切物,你用平等、无所住、空性、毕竟空性、妙有去见,一切见就是你的本性。也就是当你见一切境界,不让你有任何压力的时候,不让你有任何分别、执着,这一念见,就是本性的见,就是这个意思。那就很快乐了,你听经闻法,若是听到这一句话就很快乐了:我以后就用这样去看。不过可不要像师妈讲的:我没有去想它,奇怪,妄想就自己跑出来呢。能这样运用,见当下就是性,性本身就有见,见性。

    【无性不能见。】

    没有本性,你要见什么东西呢?你说眼睛失明,并不是因为本性失明,失明是因为眼睛不能看到光线,没有光线助缘,或是眼球损坏了,这个性还是存在的啦,本性还是存在的,你的眼睛失明,是因为眼睛这个肉体毁坏,本性并没有损失,并没有消失,还是见啊。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

    【识即是性。故名识性。】

    意识当下如如不动,就是我们的本性,故名识性。

    【了即是性。唤作了性。】

    了,了即是性,就是说你用一点功夫下去用功的话,你怎么用功都是本性,了即是性,唤作了性。

    【能生万法。唤作法性。】

    我们的本性是空无一切法,随缘,一切在因缘法当中处处显现。记住。再讲一遍。本性无一切相,于一切缘起当中,显现本性的作用。所以你说本性是无常法,也对啊,为什么?因为一切事相都是无常。你说本性是常法也对啊,为什么呢?本性虽然随一切因缘,但是不随一切因缘变,这样说也对。所以本性是常,亦是无常,这样才正确。常就是永恒,本性是无常,它可以随缘啊,为什么?空一切法,它不离一切法,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能生万法,这叫做法性。

    【亦名法身。】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法身。

    【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

    心若起心动念。

    【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我们的法身是无相,【应物】就是应一切因缘,而现这个形,所以本性在哪里?佛在哪里?我现在说法的就是。本性在哪里?佛在哪里?你们听法的就是,你们听法的当下,用清净心、无所住心,随一切因缘法,声音一直产生,你们一直接受,以无所住心,行一切道,以无所住、清净心听一切法,你现在就是佛。无说法者,亦无听法者,能所决定双亡,一切法毕竟空性,无法可说,无法可求,无法可得,应物现形,我们现在就是应物,应一切物,当下一直现这个形出来,言语过了就消失,未来还不到,现在虽然显现,但是没有一样是真实性的东西,当下就是空,就是无所住的东西,一切法毕竟不可得。就是这样,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不是人死了才入涅槃,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性,当下我们就进入涅槃。应物现形,因此叫做

    【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所以这才叫做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鬰鬰黄花。无非般若。】

    这样讲才对嘛,因为我们的本性,随着一切万物而现这个形。鬰鬰黄花就是茂盛的意思,鬰鬰黄花就是指很茂盛的黄花。59:58青青翠竹,这就是我们的法身,鬰鬰的黄花无非是般若,这就是我们的心境,随一切境界而不转变,当下就是般若的思想。

    【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

    现在讲禅,禅跟唯识学不一样,唯识学是指相分是随着见分而转,见相二分是随着自证分而转,禅不承认,禅不承认共业所感的无情相,禅只承认我们这一念心性,可以配合一切缘起,所以这一念心性是般若,但是他不承认,这个无物、无情的众生它可以转。意思就是说,我们心地是佛的话,看出去一切都是佛,是这样可以,而唯识学它可以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禅的角度,跟唯识的角度不太一样。因此禅宗的禅师说:黄花若是般若,那么般若就跟无情一样,不能分别,不能善加分别。

    【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口+契)笋。应总(口+契)法身也。】

    因为无情的笋子就会变成我们的法身了,意思就是说,我们就吃到自己的法身了,我们应该会有感觉才对,可是我们吃笋的时候,毕竟是吃笋,并没有吃到法身。

    【如此之言。宁堪齿录。】

    这样的话怎么也把它节录下来呢?【齿录】就是说由嘴巴讲出来的,又把它节录下来,叫做齿录。

    【对面迷佛。长劫希求。】

    什么叫对面迷佛呢?对面迷佛就是你当下这一念,你迷了自性,等于迷了佛,迷了自己本性的佛。对面迷佛的意思就是你本身就是佛,这个对面迷佛,【对面】就是指自己,你自己当下这一念迷了佛,你内心自心的佛,你长劫以来向外求佛,叫做长劫希求,你却向外的一直求这个佛。你对面,【对面】就是指我们自己,当下这一念就是佛,迷自性佛,长劫以来一直求,求外在诸佛。

    【全体法中。迷而外觅。】

    迷了之后,一直向外觅佛。

    【是以解道者。】

    若是了解,解道就是悟道,解道,一切都悟,悟了一切都了解。

    【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很棒!很棒!这句话把它划下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大德又问:】

    太虚,太虚就是虚空。

    【太虚能生灵智否?真心缘于善恶否?】

    我们的本性,是不是有缘于善跟恶呢?

    【贪欲人是道否?】

    贪欲心重的人,是不是有道呢?

    【执是执非人。】

    执是执非的人,执着于是,或执着于非,意思就是说,执着于是非心很重的人,执是执非表示是非心很重的人,是非心很重的人。

    【向后心通否?】

    向后心通否,【向后】就是说他能不能前后贯通他的思路呢?意思就是说,他是不是能够得无碍的意思,往后看,他能不能通呢?是不是能够贯通无碍呢?叫做:向后心通否。执现在的是,执现在的非,那么他往后的心能通吗?

    【触境生心人有定否?】

    什么叫触境生心呢?很容易受干扰的人。触境就是遇到一点外境就承受不了,有的人是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人家,有的人是一直想置人于死,随随便便的很容易受人影响。触境生心人,是不是有定呢?

    【住于寂寞人有慧否?】

    心中骄傲的人。

    【怀高傲物。】

    怀高:怀着一个高傲的心,瞧不起众生。

    【人有我否?】

    是不是有人我相呢?

    【执空执有人有智否?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

    这是不是能说有道,说是在修行呢?

    【此皆称道否?】

    这个【称】不是赞叹,这个【称】就是合于。合于道吗?这些人有道可说吗?就是说按照文字,执着取证的人,或是修苦行求佛的人,或是离心求佛的人,执着心是佛的人,这种人是不是有合于道呢?有道可合吗?

    【请禅师一一开示。师曰:】

    太虚,在虚空当中,是不可能产生我们本性的智慧。(【太虚不生灵智。】)这个灵智是指本性的智慧。太虚,虚空当中决定不能产生灵智。

    【真心不缘善恶。】

    我们的本性若是缘善恶,那么就变成落入善,不然就是落入恶,变成二元对立的东西。

    【嗜欲深者机浅。】

    嗜欲就是欲望太重的人,欲望太重,什么事情都想享受,睡也是睡得很舒适,吃也要吃得很丰盛,欲望是斩不断,那就是嗜欲。嗜欲深者,包括男女啊,感情啊,衣啊,食啊,名啊,利啊,欲望太重的人,根器太差、太烂了,平淡的人才能修行。

    【是非交争者未通。】

    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你看他在摆平这个是非就晓得了。师父从前就告诉过你们,凡是一天大发牢骚的,凡是一天是是非非的,他的心一定不通,他根本没有道可谈,是非交争,一天到晚讲是讲非,一天到晚论谁对谁错,一天到晚从不顾自己的生死,你想想看,他的心会通吗?所以是非交争者未通,一定的道理。

    【触境生心者少定。】

    碰到这个境界,生心,这是指分别、分别心。碰到了境界,一下就产生分别跟执着的心,当然他就没有什么定可言。

    【寂寞忘机者慧沉。】

    寂寞忘机者就是说,一个人在空空洞洞的一个人时,没有人做伴的时候,忘机就是忘记了回光返照。这个【机】不是根器,这个【机】是指反应,观照的意思。一个人在无伴的时候,他又忘了自己的观照的能力,这个就没有智慧。我们人往往受不了这个寂寞,世间人总会这样,坐着时,他没有观照的能力,他就会想:我去隔壁下一盘棋吧。坐着时就想:我要去学插花。不然就想:我要去学烧菜。学烹饪。我们凡夫俗子,一定会藉着外面的外缘,或学习些什么,不然精力太多,不晓得做什么。老和尚就不是这样子了,禅师就不是这样子,禅师坐着,说亦定,不说亦定,他独自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他永与佛同在嘛,才不是像世间人,前一秒还在高唱:当我们同在一起,真快乐无比。下一秒钟就吵架了。我们同在一起就真快乐无比,没有这个道理。禅师坐着,他就是佛。禅师禅师,你难道都不会寂寞吗?哎呀,有佛陪伴,怎么会寂寞呢?他心中有佛啊,他已经大彻大悟,他怎么会寂寞呢?他不会寂寞。所以往外求的人,还不够资格闭关,一定要悟道的人,他才够资格闭关。为什么?他心中有佛,心中有佛就不会感觉寂寞。不然那有人闭关时,在关房里整天不晓得做什么,要不然就养几只狗,或是养几只猫,养一些鸽子,老是逗鸽子玩,为什么?没事做啊,消磨时间,闭关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只是把自己抓去关起来。其实关闭,注意,闭关是闭关自己的恶业,叫做闭关。如果是悟道者,他已经不造业了,你抓进去关跟不关统统一样,他没有恶业可造,闭什么关?闭关是要认识我们的本性,闭掉永远的恶业的关,把恶业全部关闭起来,叫做闭关,不是把人抓去关起来叫做闭关,对不对?把人抓去关起来,那你的脾气还是坏死了,贪嗔痴不断,那关在里面跟关在外面有什么不一样?只是里面比较小,外面空间比较大,那你的心还是被关起来啊,这样听懂了吗?(第十一集)关在外面的人笑:法师你被关起来了。他在关房里面也笑你:你也一样,只是被关在较大的范围中。都一样,你也是被关在地球里啊,谁笑谁还不知道,听懂了吗?被抓去关在关房里,那只是范围比较小,关房里的人也是笑你:你也是被关起来。关在哪里呢?你被关在台湾,被关在美国,不论关在哪里,也离不开地球,你也是被关起来,还不是一样。或许会说:空间较大不是比较自由吗?不是这样的,心若是解脱,处处都自由,你住在地球打转,而我遍游虚空,不一样啊。开悟的人就是不一样,纵横自在,处处都解脱,他才不会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他根本是哪里都是他的家,怎么会局限于: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整个虚空都是他的家,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本来的本性,无处不是他本来的面目。若是有人问:你家在哪里?你就回答:哪里不是我的家?就是这样。开悟真是好,很好,日子很好过,不会有障碍。

    【傲物高心者我壮。】

    这个【壮】不是指那个健壮,这个【壮】的意思是固执的意思,坚固的我相叫做我壮,傲物就是看不起别人,骄傲、狂妄,讲话都是傲视凌人。一个骄傲心很重的人,我见很重,【我壮】就是说,坚固自己的看法。

    【执空执有者皆愚。】

    执着有、执着空的人,都是愚痴。

    【寻文取证者益滞。】

    这个【益】是更,更增加,【滞】就是停顿、不通,意思就是着文字相的人,那就不通,益滞,【益】就是更加。所以我的名字叫做林益谦,姓林的更加的谦虚,或者是有谦虚就有益处啊,我的名字就是这样子,知道吗?

    【苦行求佛者俱迷。】

    苦行,日中一食啦,或者是说把自己闭关啦,或是不穿鞋子啦、苦啦,或者是使这个肉体吃任何的苦,没有用啊,为什么没有用?心中没有佛啊,苦行求佛者俱迷,还是迷惑颠倒。

    【离心求佛者外道。】

    离心求佛者是外道,所以我们把这个佛像拿来前面拜,其实你不晓得你就是佛,佛拜佛。

    【执心是佛者为魔。】

    执着一个:心就是佛的话,为魔。3:17意思就是说,真正的佛,是连这个心都不能执的,没有可执的东西,执着你的心就是佛的话,那也是魔,因为心是无执的东西。

    【大德曰:若如是应毕竟无所有。】

    照你这么说,应该毕竟无所有罗。大珠和尚说。

    【师曰: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

    这句话看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法师看得懂的举手,不用问这些在家人,在家人一定看不懂,什么叫做毕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知道意思吗?把笔拿起来,我如果添加两句你就知道。师曰,毕竟上面写两个字,【若悟】毕竟空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德,而不是毕竟无所有,这个【不是】上面还加一个:而。再讲一遍,若悟到毕竟空,才是真正的大德,4:32则是所谓的大德,而不是毕竟无所有。

    【大德踊跃礼谢而去。】

    就是差那两句话而已,就看不懂了,差几个字就看不懂了。所以不是自己看才比较节省时间,听懂了吗?是来听课才比较节省时间。

    【师上堂曰:】

    大珠和尚上堂这样说。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就是说我们最好是做一个无事之人,我们人假使【苦死造作。】苦死造作就是硬要造这个生死业,叫做苦死造作。禅师一再劝导我们,要放下,要自在,要纵横自得。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诸人】就是大众,【幸自】就是最好能够做一个没有事的人,所以说没有事不要找事做,有事不要怕难做,就是这个道理。无事不要找事做,没有烦恼,你不要一直找自己的烦恼,你不要找烦恼。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大众,我希望你们是一个无事之人,你们不要苦死造作,硬是要造业,那个是【要担枷落狱作么?】就是为什么又要这样子啊?担枷,【枷】就是锁的意思,又要加上一个枷锁。落,就是掉到地狱去做什么呢?为什么你们要苦造生死业呢?这个【苦】就是拼命,苦死造作呢?拼命造这个生死业呢?而且造这个生死业之后,又担枷,还要加上锁,又要掉到地狱,这样做什么呢?【作么?就是做什么呢?何必要这样子呢?

    【每日至夜奔波。】

    每日至夜奔波,我们是不是这样呢?修行人一天到晚都说:我在参学学道,参禅学道。那么世俗人忙于什么呢?至夜奔波,每天都在奔波,为了什么呢?赚钱养活妻儿啊,不然就是为了三餐,到了晚上就是妄想一大堆,白天已经很忙碌了,晚上又妄想一大堆。这也是什么?奔波啊。道我,【道】就是说,

    【道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

    整天都说:我在参禅学道。整天都说:我了解佛法了。

    【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

    他说:这样只是转无交涉。无交涉就是悟不到本性,完全没有消息,无交涉,与本性没有交涉,那当然就没有机会悟道。转无交涉也,就是转来转去,统统不与本性交会,永远悟不到本性。只是逐声色走,你只是跟着外表的声、色走来走去,追逐名利,何时歇时。把笔拿起来,这个【歇】就是悟道,停止妄想,歇,真正的休息。所以我说:开悟、大彻大悟的人,才是真正的休息,没有大彻大悟的人,用意识心,虽然晚上在睡觉,照常不能休息,意识继续作用,做梦啊。我们何时才能停止下来休息呢?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休息呢?所以大彻大悟的人,行住坐卧,完全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真正的功夫。我们听经闻法这么久了,几时听过这么好的法宝呢?我们过去在听,都是听一些因果啦、故事啦、不要造恶啦,都是听这些,现在讲的是我们本性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哦,男人也有、女人也有,小孩也有、大人也有,9:14狗也有、猪也有,一切众生悉皆具足,统统具足。我们今天听了,若是还不会运用,那就很悲哀了,枉费我们的外表那么庄严,我们的心却不庄严,世间人会打趣说:穿得美美,等着领薪水。现在则是穿得美美,等着做佛祖,修得福慧具足,好做佛祖。现在知道心要如何解脱了。【贫道。】布袋戏常常会用这种腔调:贫道。

    【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就是马祖道一,他说:你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

    【一时】就是当下就放下,【休去】就是全盘放下。

    【自己财宝。随身受用。】

    自己的财宝就是智慧之宝,无量的本性之宝,随身受用。所以什么人最富有呢?大彻大悟的人最富有,充满了智慧。

    【可谓快活。】

    实在太棒了。

    【无一法可取。】

    把它划起来。

    【无一法可舍。】

    你也不必刻意的要舍什么东西,因为毕竟空的东西,没有取,也不必要去舍,碰到善,当下空,碰到恶,毕竟空,碰到得,毕竟空,碰到失,毕竟空,碰到色声香味触法,当体就是空,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布施千千万万的钱,无一钱可舍。

    【不见一法生灭相。】

    一切法能所双亡。

    【不见一法去来相。】

    不来,也无所谓去,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

    【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

    不必怀疑。最后一行,拿笔划起来。

    【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

    不要加一个思想,也不需要刻意的往外求,放下就是道,心性本来清净。不用此性修,是大痴人啊。所以《华严经》说:

    【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

    众生就不一样了,众生是一切法常常生,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事他就偏偏要找事,一开口就是要挖苦人,就是要批评别人,一句话就是讽刺别人,讲一些不必要的话,然后再引起冲突,这根本不不必要的东西。我们人就是活在多余的痛苦,不必要的痛苦中,自己创造痛苦的动物,愚痴,人类就是自己称为无明,每天都在创造痛苦,这句话就明明不必讲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讲?对不对?某一些话根本就不需要说,你说这些话干什么?一切法,他不讲很难过啊,讲出来更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习消化嘛,要学习消化这种是非、善恶、得失,把它当作无事,一切法都没有。这才是真正了不起。所以圣者是一切法不生,而我们是一切法常常生。我们哪一天不是一切法常常生?气度狭小,每天看什么都不习惯,看那个不顺,看这个不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能任劳,也不能任怨。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划起来,划起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一切法,能生的东西当体即空,所生的境,当下就是没有,也没有所谓的灭,随缘幻化,就像水泡,一下子就破灭,没有了,一下子又破灭,又没有了,随缘显现随缘无。自性本空不必慌,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什么是佛?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即是佛现前,若悟此理者,即是佛。

    【又净名经云:】

    《维摩诘经》这样说。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下面再划起来。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

    你如果不随着这个世界的外境的声色起心动念,你也不要追逐这个虚妄的外貌而生解。

    【自然无事。】

    这个划起来。

    【去。莫久立。珍重。】

    这个不必划。去,莫久立,你站在那里没有用,我这里无一法可得,你不必站那么久。意思就是谦虚。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你看看,自然无事。你看大彻大悟的人在讲话,一句话就一针见血,而我们今天刚好相反,随时都随声色动念,随时都逐相貌生这个解。相貌就是有实体的外在,叫做相貌。如果你不随这个声色,不随相貌,自然无事,莫久立,珍重。禅师讲话都多一句珍重,祝福你的意思。

    【此日大众普集。久而不散。师曰:诸人何故在此不去?贫道已对面相呈。】

    我已经是将我所说的送给你们了。【相呈】就是恭恭敬敬的呈现给大家了。

    【还肯休么?】

    这个句刚好是颠倒,倒装句。还肯休就是,难道你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得下吗?说:还肯休么?这句话刚好是倒装句,颠倒用法,还肯休么?难道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不下,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呢?

    【有何事可疑?】

    你有什么事情怀疑呢?

    【莫错用心。枉费气力。】

    我们今天就是全部错用心,我们全部用错心。有一个在家居士,师父是很敬佩他,但是他就是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他就是很认真的拜佛、念佛、打地钟、用功、拼命修行,但是走到哪里就是称赞自己:我一次打坐就是三小时,我见到佛光了,我到目前已经打过几次佛七了,我看过那些经典,我一盘腿,可以维持三小时不下座。我内心里面本来要告诉他,但是因为他的执着很重,我是要告诉他:这样叫做障道啊,虽然是修行,但是这还是一种障碍,法执不断嘛,对法的执着,那个我相不断,还有一个认为自己有修行的我相,那当然就是没有修行嘛,以此心成佛,了不可得,往生有希望,因为他很精进,大家也是要向他学习,他很精进,早课、晚课,都有订固定的功课,不过我相太重,他可以往生,但是要成大器,那没有办法。为什么成大器没有办法?成大器的人,一定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定要发菩萨的菩提心,才能成大器嘛,执着于自己很有修行的话,就变成法执,障道了,这个不可以的。下面,有何事可疑,莫错用心,枉费我们的气力。

    【若有疑情。】

    如果有什么怀疑。

    【一任诸人恣意早问。】

    你们若是有什么怀疑,要赶紧来问。

    【时有僧法渊问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

    【云何是一体三宝?愿师垂示。】

    希望为我开示。

    【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

    划下来。

    【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划到这个地方。你的心就是佛,不要将佛又求佛。所以我们要念佛,能够念实相佛是最好啦,但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干脆就执持名号,不得已之下,你就执着于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他发的愿力,我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只有这样子。你不能念实相佛,那你只有执持名号罗。所以不要将佛求佛,因为你就是佛,你又求什么佛呢?心就是法,心当下就是法,为什么?你具足智慧,你就具足法,不用将法求法,你充满了智慧,你求什么法呢?佛法,佛本身的智慧,运用于外在叫做法,内心的称为智慧,所以内在的佛,运用在一切境界叫做法,佛跟法就是无二。和合叫做僧,所以僧就是代佛说法,这个叫做僧,【僧】就是和合,所以【僧】就是无诤。凡是出家人,第一个遵守的戒规就是无诤,才能称为僧,僧团、僧团,和合的团体叫做僧团。因为我们内心有智慧,又有法可求、可得,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喻如嗔时无喜。喜时无嗔。唯是一心。】

    发脾气也是一心,也是我们这个心,欢喜心也是我们这个心。

    【实无二体。】

    没有两种体。

    【本智法尔无漏现前。】

    就是这样子,本智法尔,无漏就是现前。

    【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所以【性本清净。不待修成。】

    不待修成,不必经过造作,而有所修成,本来就是清净,放下就是。

    【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

    把笔拿起来,要加几个字,若说有法可证、有法可修,就是我们所讲的增上慢,加下去的话就比较清楚。若说有证有修,若是说有法可证,或是有法可修行,有法可证得,或是说有法可让我们修行,这个就是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误解,以为自己是圣人,其实只是相似的境界而已,不是真正的圣人,这叫做增上慢。因为他很肯修行,很肯精进,但是悟到的却不是真正的道,有点相似,但是却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悟道,所以叫做错觉。相似道以为是真正的道,这个叫做增上慢。

    【真空无滞。】

    真正毕竟空,它是无障无碍。

    【应用无穷。】

    一个人的心,达到毕竟空的境界,没有一件事情看不开,没有一种东西放不下,没有一法障碍得了他,那么他的应用就无穷。

    【无始无终利根顿悟。】

    无始无终,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终点,利根的人就能顿悟。

    【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阿耨菩提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哪一种情形是最微妙的色身?心如果无相,那就是最微妙的色身。

    【无相即是实相法身。性相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

    我们一切相、一切性,体当下就是空,即是虚空无边身。

    【万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万化之本。】

    我们的法身,是一切万化之本。万化之本就是千变万化的根本,因为法身是空一切法。

    【随处立名。】

    去到何处就安排什么名字,到什么地方就安排什么名。

    【智用无尽。名无尽藏。能生万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名智慧藏。万法归如。名如来藏。】

    智用无量,我们的智慧若是无量无边,称为无尽藏。能生万法,称为本法藏。具一切智慧,名智慧藏。若是万法归如,名如来藏。若是众生烦恼,名为团团转。团团转,我们现在就是在团团转、团团转,转了老半天,还是转不出什么消息来。

    【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什么叫做如来呢?一切法就是不动,当体就是无生,【如】就是不动,就是无生。

    【又云:世间一切生灭法。无有一义不归如也。】

    为什么?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当然就是如,世间的一切生生灭灭,没有一种道理不是归无生,没有一样不归无生法。【如】就是无生的意思。

    【有客问云:】

    有客人,有一个人这样说,这样问。

    【弟子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

    哪一种人才是最殊胜呢?

    【愿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夫律师者。】

    这很不简单。

    【启毗尼之法藏。】

    毗尼就是戒律,引导众生,【启】就是开,开这个戒律的法藏,佛法藏。

    【传寿命之遗风。】

    寿命就是我们说:毗尼若住世,佛法永不灭。毗尼寿者,是佛法寿也。就是说毗尼,众生若是持戒律,佛法就不灭。所以启毗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寿命就是说持戒律,这个世间若是有持戒律的三宝,那么佛法就不灭。

    【洞持犯而达开遮。】

    【洞】就是明瞭,就像挖一个洞,使这个光透过来,所以【洞】就是看得很清楚,【持】就是持戒,【犯】就是犯戒。什么是持戒?那一种是犯戒?而达到,【开】就是开缘,【遮】就是停止,哪一种情形可以开缘?哪一种情形应该停止?而且【秉威仪而行轨范。】【禀】就是按照,【禀】就是说依照佛陀的教化,有这个威仪,而行这个轨范,很有威仪。

    【牒三番羯磨。】

    牒就是一,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的,三番羯磨就是三次的决定。开会当中问:有没有意见啊?有没有意见啊?有没有意见?这个叫做三番羯磨。

    【作四果初因。】

    四果就是阿罗汉。

    【若非宿德白眉。】

    【宿德】就是很大德,很有威德。出家很久的叫做宿德。白眉就是年纪大了,所以我也要来黏上几根,黏几根白眉。

    【焉敢造次?】

    怎么敢造次?造次就是说,超越他呢?怎么敢随随便便的讲呢?怎么敢说跳越他呢?不敢这样讲。意思就是说,律师是不容易的。

    【夫法师者。】

    什么叫做法师呢?

    【踞师子之座。】

    狮子座就是说法的地方,叫做狮子座。从前的人在讲经说法时,一定在座椅的两边手把上雕刻一个狮子相,在手把的地方,做一个狮子座,狮子相,所以升座说法的时候,就是狮子座,这是出自《维摩诘经》。狮子座,说法者所坐的地方,叫做狮子座。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了,现在已经没有了,也没有什么狮子座了,狮子雕刻不成,反成猫,雕刻起来变成猫。狮子座现在没有了,都是随便拿张藤椅来坐而已。

    【泻悬河之辩。】

    【泻】就是一落千丈,【悬河】就是高挂在虚空当中的河。一下子落下来,就是形容不可遏止的辩才,泻悬河之辩,就是指法师。

    【对稠人广众。】

    【稠】就是众多,密密麻麻叫做稠,人太多的地方。30:00对大众、广众。

    【启鑿玄关。】

    启鑿,【鑿】就是开。玄关,就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开启这个玄关。

    【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

    没有我人,以及所施的物,或者所施的法没有中间。

    【若非龙象蹴蹋。】

    蹴ㄘㄨˋ这个是ㄘ的音,不是两撇一竖的彳,是这个ㄘ。蹴蹋,【蹴】就是走得很快叫做蹴,【蹋】就是我们脚踏车的【踏】,这个【蹋】跟那个脚踏车的【踏】是一样,蹋就是我们所讲的是,就是龙象走过的地方。要成为法师,没有那么简单,佛门的龙象,那当然就是只有法师了。

    【安敢当斯?】

    这没有那么简单,律师不简单,法师也不容易的罗。

    【夫禅师者。】

    什么叫做禅师呢?

    【撮其枢要。】

    【撮】就是什么?取,取他的最重要的。

    【直了心源。】

    直接说本性的东西。

    【出没卷舒。】

    出没就是说,出没卷,【卷】就是收回来,【舒】就是放,出没卷舒就是说,他的应对千变万化,出没不定的意思。直了心源,出没卷舒,无论他能出,也能够没,也可以开,也可以收回来,就是禅师他为了要让你开悟。

    【纵横应物。】

    纵横就是千变万化,应一切众生。

    【咸均事理。】

    都合,【均】就是合,都很合这个事相跟理体。

    能使你【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

    因为你没有本性的功夫,你一定会烦恼,你不知所向,你不知道如何用功,虽然念佛也念得很痛苦,念佛也念得很烦恼。顿悟这一门,一般净土宗的道场,都是一直讲净土宗经论而已,讲讲讲,那些老菩萨听法师开示说要念佛,他就一直念阿弥陀佛……可是烦恼不断啊,为什么?他不了解禅啊,不懂啊,禅这种东西又听不懂,他只懂一门睡禅,听不到几句话就睡着了。所以一般净土宗的道场,都没有在讲本性的东西。我从三十三岁的时候,对本性上稍微有所了解、有所悟,我发现,修行若是没有用本性修行,你根本就不能修行,你光是烦恼就烦死了,你光是烦恼、气愤就够你受的了,一般的众生在修行,都是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累积的一种经验,累积的经验反射出来的,就是一个我相,那么任何事情都夹杂一个我,就是不见性,我们现在用无我,马上就入道,用无我才是真正的法,无我就是实相,用清净心、用菩提心、用无所住的心,用这种心去念佛,如日当空,万里无云万里天,如太阳当空,统统无遮无障,为什么?没有烦恼啊,没有烦恼,这一句佛号一提起来,就是本来的面目,就是实相念佛,哪一个不往生极乐世界呢?所以你若是没有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你就一头雾水,你根本不晓得怎么修行。

    【随机授法三学虽殊。】

    随机授法,三学就是戒、定、慧,虽然不一样。

    【得意忘言。】

    得到佛的宗旨,就可以把它放下这个不必要的语言上的执着。得意,【意】就是佛的心,你得到佛的清净心的这个宗旨,即心即佛,你就可以把它忘掉这个文字上的执着,得到佛的心,我们就可以放下,这个【忘】就是放下语言的执着。

    【一乘何异?】

    当下就是一乘实相。

    【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十方世界都是只有一乘,就是讲无生、实相、中道、第一义谛,统统叫做一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了佛方便所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

    只是假借着,但以假名字,只是假借着这个假的名相,来引导诸众生。

    【客曰:和尚深达佛旨。得无碍辩。】

    到此时就很赞叹了。35:58好,今天到此为止,下星期《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总共到五十八页而已,我们总共还剩下三十二页,下星期就可以讲完了,一天讲十六面,像我们今天从第七页开始,二十二减七就是十六页,下个礼拜,星期天、星期一,就可以将《顿悟入道要门论》讲完,如果没讲完,最迟再多讲一天,再来就要讲《维摩诘经》了,因为我不喜欢拖时间,买录音带的人会很痛苦,录了一大堆,听了会很痛苦,好像永远讲不完,一卷也是要六十元的。有一个人去跟广化法师抱怨,抱怨说慧律法师卖的录音带比较贵,说外面一卷卖四十,我们这里卖八十。我说:怎么可能会这样?我开店也不过是现在的事,最近才开始而已,是他们不要做了,师父才把它承接起来,讲这种话真是很没有良心,去跟老法师造谣,我们一卷录音带是卖六十,孙居士都用很好的母带,孙居士告诉我,把我们的录音带拆开,用力扯也扯不断,听几百遍也不会损坏,关键在于带子的品质,带子的品质有差别啦,而且我们也只卖六十元,哪有卖到八十元?所以我说人很奇怪,吃饱没事不晓得去跟老法师讲这个做什么?老法师昨晚十点打电话给我,他说:我是怕这个坏人害你啊,现在已经有人这样表示意见了,就表示人家又在用尽心机要诽谤你了,你自己要注意。我说:事实也不是这样啊,我们一卷录音带也不是卖八十元,卖六十元而已啊,我们那个品质是真的很好啊,不能这样造谣,这样很没有良心。(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啊……没良心的人。这样不好,真的不好,对不对?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表白,而且讲的也跟事实不符,怎么可以造谣呢?没办法,总而言之,因为我出名啦,你们若是不会受人影响,我是没关系,反正我也是将死的人了,我也无所谓,你们要是了解师父讲的法是正知正见,你们就不要受别人影响,知道吗?永远是连听都不须要听,法才能入你的心,法才能入,那么你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今天还有什么事要做吗?没有了。昨天很感谢诸位大慈大悲帮忙装信封,听说昨天装了六七千封,非常感谢,在此还要感谢诸位,虽然说师父的钱还凑不够,还差好几千万,但是还是非常非常感谢诸位菩萨,大家已经尽心尽力在标会了,已经尽力借钱给师父了,师父也是非常感谢你们,不管钱能不能凑足,总而言之,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信徒的热诚,大家已经尽力了,我就没有什么话讲了,不够的地方,师父会想办法,没有关系,能够的话,当然就减轻我们的利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佛教徒确实是很合群,尤其我们高雄的这个众生,大家都很尽心的要帮师父。有人说:师父,再等几天,我还有一个会没标到。40:18没关系,我可以等。我们法禅师借来一张票,到期日竟然是五月十五日,我说:到五月十五就饿死了。那已经来不及了,要是开五月十五的票,你干脆等到期了再拿来借来,开五月十五的票,我要等那张票二、三个月,现在才三月初九而已呢,你开五月十五的票,能够撑到那个时候吗?命已经去掉一大半,只剩奄奄一息了,等到五月十五,装助呼器也救不活了。要是那种远期票的,现在就不用拿来,支票开二、三个月以后的,现在不用拿来,等到期时,再拿来给我就行了。现金对我来说是比较适合啦。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卷下的二十三页,第一行中间。

    【又问:】

    又这样问。

    【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

    【儒】就是孔子所说的道理,【道】就是自然的道理,【释】就是佛教智慧的道理。这三教是同或是不同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大量者用之即同。】

    大量的人,就是表示大彻大悟的人,开发出我们的本性,不管怎么运用都相同,因为他已经悟道了,悟道以后,儒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佛家的思想也能够运用,所以三教就相同。

    【小机者执之即异。】